三十七 味道、味素、味醋
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由于在电视屏幕里相同一个概念而以不同的字样出现,而成为观众的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有个“中国味道”栏目,莆田电视台有个“有味有醋”栏目(模仿“滋味”化为“有滋有味”),有关味精的广告又用“味素”一词。味道、味素、味醋中的“道素醋”三字本来念音区别很大,不会混用,但用莆仙方言快读起来,就会混淆不清,成为不成问题的问题。
“味道”。古汉语中早就有这个词。原先是体察道理的意思。“味”在这里是做动词“体味”解。如《后汉书》中有“安贫乐道,味道守真”之句。“道”在这里是做为规律、事理。如《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lsquo;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rsquo;”后来“味道”词义扩展到“滋味”之义,其中含有“美味”和“酸咸甘苦辣”各味,“中国味道”应属此义。
“味素”。“素”字原义为白色的生绢,后引伸为白色或单纯的颜色。再深扩,“素”即成为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如元素、因素。“味素”“色素”“毒素”属于此义。这是近代出现的新名词。
“味醋”。未见有此一词。应属生造杜撰。不过莆仙方言的俗语中,确有“有味有醋(醋或是“道”讹音)”这一说。“有X有X”是并列结构。“味”与“道”尚可勉强并列,而“味”与“醋”并列则不伦不类,不合逻辑。如此组词,始创者也许是当做开玩笑。今用开玩笑的词语做为电视栏目,也许是编辑故意要以“问题词”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笔者还想不出其他的意义来。(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