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清明习俗
【发布日期:2009-04-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清明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因它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而得名。“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清明时节,春光旖旎,风和日丽,生机蓬勃,真是“一年好景在清明”!莆田人在这节日里,有传统的扫墓、踏青和演出“清明戏”等习俗。

扫墓 莆田人家每于清明节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清明龟”是用面粉和糖加工捏成一块块粉块,然后把它用木刻的“龟印”印成龟形,蒸熟而成。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卷”也是用面粉加工成约三寸长的长方形面块,当中压一条小线,蒸熟后这条小线会自动展开恰似书卷的形状,上面印着“红花”,预祝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清明节早晨,人家携带祭品上山扫墓。到了墓上,除以祭品对着墓牌(祖先)“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放着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 已来祭扫过,故扫墓有慎终追远之意。孩子们帮着大人烧纸钱,风卷纸灰乱飞,真是“纸灰化作白蝴蝶”,逗得孩子们拍手嘻笑。祭扫毕,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来,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踏青 《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贵家巨室争先出郊,谓之探春。城中士女浓妆艳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吴惟信的诗中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之句。这说明了古代清明节人们还有“探春”、“寻春”即踏青的活动。 如今,莆田还有不少人在这天作一日游或半日游,享受大自然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有的漫步上广化寺、囊山寺,曲径通幽,登高远眺,遥望海峡彼岸亲人,顿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有的走进 芦溪大桥上的“御史亭”,瞻仰“直声震于都下”的江春霖御史的风采,令人肃然起敬。

清明戏 莆仙戏每于清明节演出清明戏。它多为人们所熟悉的《白蛇传》的“游湖”折子戏——许仙因清明扫墓而与白素贞相识;《拾玉镯》折子戏,是傅朋在清明节上坟祭祖时,结识少女孙玉姣,在好心媒婆的撮合下,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人面桃花》演的是唐代诗人崔护与少女杜宜春清明偶遇的一段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至今脍炙人口! (时报记者 吴芹芹 /整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