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清廉守节
【发布日期:2009-04-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清廉守节

——莆阳尚书风华(四)

严于自律,清正廉洁,是莆阳尚书吏风之一亮点。在“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古代官场,尤其是贪腐成风的王朝末期,恰如黑幕覆盖下的一线青天,令人耳目一新。余爬梳郡志,所见莆阳尚书廉政事迹,记述虽为简略,然从片言只语中,仍可读出其清官形象。

权力历来是官场寻租谋利之本源,尚书作为朝廷高官,其权大矣,又有某些潜规旧例可循,以权谋私并非难事。然而,莆阳尚书视清廉为官德之宝,不贪不取俸外之财。明代刑部尚书林俊,弘治三年(1490)调湖广按察使,时内臣公务至境,例有馈送,林俊独不随例。史称其“居官一介不苟取,茹淡服疏,萧然若寒士”。南京户部尚书郑纪,孝宗朝由浙江提学副使召国子祭酒,监规严正。岁终积余膳银千两,典簿按常例奉送郑纪一份。郑纪曰:“膳为监生,何与祭酒?”悉归于官。同官刘某认为郑纪故作清高,以形其短,嘱莆籍监丞林大猷说情。郑纪曰:“非敢立异,不忍白首改节也”。刑部尚书林云同早年于九江税监任上,将所取课额羡余(税外收入)钱千缗,悉交府藏,不入私囊。

林俊、郑纪、林云同,均是有例可取而不取,所谓“不拿白不拿”也。又有不受赠金者。“三部尚书”陈俊,一生两度奔丧,不纳礼金,成为廉政佳话。陈俊登第授户部主事不久,父陈圭病卒于海南文昌教谕任上。陈俊越海奔父丧,将所助治丧财物皆退还之。明英宗天顺间,陈俊以户部郎中赴两广筹饷,忽闻母丧,守制不允,至师还始奔丧。总兵、监军聚金助之,陈俊却不纳。户部尚书郑纪早年于翰林检讨任上,疏奏《太平十策》未被采纳,愤然辞官归山。父丧,仙游县知府以金助葬,郑纪谢而不受。

据学者研究,明朝官员官俸是历史上最低的。省部级是576石大米/年,地司级192石/年,县级90石/年。均为“名义工资”,实际上还以布匹、胡椒等实物,以及银子、钞票等折成大米,如成化十六年(1481)户部以一匹粗布折30石大米,粗布市价仅三四钱银,而30石米市价为20两银,致使官员“名义工资”大打折扣。依此折法,县太爷每年仅能领三匹粗布,换银一两,购大米不足2石。倘若拉家带口,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名臣海瑞官至吏部右侍郎,家母寿辰,购肉二斤,成为奇闻。卒时,佥都御使王用汲入视,其家“葛帏(帐)蔽筹羸(食具破旧),有寒士所不堪者”,不禁泣下,醵金(集资)为敛。又有人作诗见证:“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吾莆名臣柯潜有诗云:“官因守廉贫”,实乃明代官场真实写照。

郡志载,户部尚书翁世资,居官四十余年,“家无余资,不营身后,时誉归之”。刑部尚书方良永,“居官素谨,家无赢余”,朝廷月赐食米三石以养母,亦以辞免,“所至以廉洁称”。宋代户部尚书蔡洸,“去朝之日,囊无余资”,只得出售所赐银鞍坐垫治行,“人服其洁”。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一生操守廉洁,两袖清风。道光朝奉旨督学四川,出巡所至,惟日取鸡蛋数枚作菜。其仆孙某擅索县衙鸭二只,闻之即予开除。离川之时,仅堆记数本而已。

明代崇祯朝,一个以举发官场贪腐为首责的户部给事中(监察御史)韩一良,对崇祯帝朱由检所倡“文官不爱钱”,不以为然,斗胆上疏直言官场贪腐实情,曰:“陛下平台召对,有lsquo;文官不爱钱rsquo;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受钱之人?向以钱进(以前花钱得以进官),安得不以钱偿(还)?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中)为纳贿之尤(突出者)。今言者(御史)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礼金),孝满、朝觐(朝见君主)之费,无虑(大概)数十金,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同辞却书帕(地方官进京所送贿金)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韩一良直言,令崇祯帝“掩卷而叹”。

明白上述历史背景,对莆阳尚书不贪不取与却赠,便不会视为不足挂齿之区区小事,诚为史家当予重书的清德高行。面对生活之艰难拮据,贪腐之风之肆行无阻,他们没有顺风就俗,同流合污,而是守身如玉,淡泊明志。面对气节与利益的碰撞和挑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廉守节,这是要有极高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自律精神。郑纪于国子祭酒任上,对循例私分监生膳款不是笑纳私囊。而是悉归诸官,诚如所言:“非敢立异,不忍白首而改节也!”其早年辞官归田,破奢侈之俗,立“文公家礼”,欲以“净鬼”入地为满足。刑部尚书林云同尝题壁云:“宁饿死,不为不廉之夫;宁布衣,不为干进之士”,其志高矣。

莆阳尚书清廉守节高行,显示官员道德修练之功。古往今来,官场贪腐浊风历久不衰,可证人性贪欲之顽固坚强。表彰清官自律守节德行,固有风范意义,然道德力量毕竟是很有限的,有待于吏治制度的根本变革。(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