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游洋镇双峰竞秀
【发布日期:2009-10-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市旅游景点很多,原莆田县有二十四景,仙游县有四大景。仙游县四大景依次是:一菜溪,二麦斜,三九鲤,四天马。而久处深闺人未识的古邑游洋南边的双峰太子墓更值得人们前往一游。
从仙游县城鲤城镇驱车北上,经榜头镇、钟山镇可游九鲤湖;再驱车北上,可抵达古邑游洋镇。这条路线,汽车要蜿蜒曲折登高而上,“跃上葱茏四百旋”。如果从莆田白沙坐班车经庄边、黄龙、天马至游洋,虽途经莆田县最高山峰望江山南麓,但公路沿溪边蜿蜒延伸,汽车如履平地,这条公路是前往九鲤湖的捷径。.
仙游古邑游洋镇南边不远有个村庄,其名叫“双峰村”。从车窗西眺,隔着一条小溪,对面有两座小山峰对峙,两山峰并肩屹立,如孪生姐妹,好象用同一模型浇铸出的一样,其新奇状态为天下山峰所仅见。山上松杉苍翠,山色诱人,高傲不羁,傲然屹立,宛如一对蜡烛竖立在万山之中。有两条陡峭的小径穿崖绕壁,蜿蜒而上。登上峰顶,峰顶古松垂荫,藤蔓翳然,林深壑幽,岚光欲滴。有诗为证:“岚光树色郁苍苍,孪生姊妹貌相当。雨霁西山帘暮卷,烟收南麓髻晨妆。”
双峰不仅山峰奇特,秀色可餐,而且还有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民间至今流传,双峰面对隔溪之东有太子墓,双峰犹如一对蜡烛,长年累月供奉在太子墓前。据说西汉武帝时宫廷倾轧,太子受尽排挤,便带着太子太保国师及侍从一行人出奔,辗转跋涉入闽,在莆阳大地游山玩水,被山川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太子一行游遍莆田二十四景和仙游四大景,他们到过避暑胜地菜溪岩,登上有“小武夷”之誉的麦斜岩,观赏天马行空群峰翠,赞赏九鲤湖飞瀑天下奇。太子原出生在深宫,出外奔波,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不胜劳碌,加上不适应当地气候,受山岚瘴气的入侵,不幸染上沉疴,一病不起,御医医治无效,太子终于一命呜呼。太师哀悼其亡,为其选择风水宝地,终于看上双峰对面山峦龙穴,选了钟山南边这块龙穴风水宝地,造建太子墓来安葬太子,太子墓建成后,要卜吉时安葬。进葬时要用筶杯卜吉时,太师卜得吉日良辰是“双烛点燃时为吉时”。他心里嘀咕:双烛指双峰,但双峰树林如掾,如何会自动点燃呢?太师等啊、等啊,等到半夜子时,看到双峰上的松树自动同时燃烧起来,宛如一对蜡炬,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于是就把太子灵柩葬入墓穴。而双峰就象蜡烛一样长年累月供奉在太子墓之前。
双峰村陵墓中太子是不是汉武帝刘彻之子或是东越王驺余善之子,有待查阅历史案卷,进一步考证。而游洋作为县城、军城,地方史志均有明确的记载。据明代周华著的《福建兴化县志》及《莆田市》、《兴化府志》都翔实地记述了唐代游洋为闽中重镇,游洋位于兴太里万山丛中。如此偏僻的山区小镇为何一跃为县治、军治所在地呢?那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唐末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国家分裂,天下大乱。莆田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居裔,在游洋揭竿而起,招兵买马,以游洋镇、百丈镇(今大洋)为根据地,聚众起义,号称十万之众;攻下仙游、惠安,长驱而入洛阳,包围泉州郡城,此事震动了京师,连宋太宗赵匡义和北宋朝廷都受到震撼。第二年林居裔起义军虽被镇压,但一提起“游洋”二字,连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佬也谈虎色变。宋太宗披览舆图,鉴于游洋、百丈一带山区,地势奇险,百姓剽悍难驯,为方便就近镇压农民起义,就下旨在游洋镇设兴化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79),宋太宗下旨游洋设兴化县,其管辖地盘都是莆田、仙游、永泰、福清四县的山区地带,并设兴化军管辖莆田、仙游、兴化三个县,下旨把这三县从泉州管辖下分出独立为郡。从此福建才有“八闽”之称,莆田才跻身福建八个地市之列,兴化军军城和县城均设在游洋林居裔宅第。那么,宋太宗为何取名“兴化”二字?究其意含有“兴德化民”之意,即“兴天子圣德,以感化万民,”使老百姓服服贴贴驯服于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不使其图谋不轨。由于游洋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方便。转运使杨克让奏请将兴化军治从游洋迁往莆田县县城荔城,宋太宗准奏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2),兴化军军治开始迁往荔城,从此以后,北宋兴化军,南宋兴安州市,元代兴化路,明、清两代兴化府,其治所均在荔城。但是兴化县城仍在游洋,直到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城才从游洋迁往广业里湘溪。前者俗称“旧县”,后者俗称“新县”。游洋作为县城,先后达334年之久。其人文景观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宋太祖在全国郡县颁布《戒石铭》,铭文共四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要求全国郡县刻在石碑上,竖立在郡县官署之中,告诫地方父母官要廉政爱民。据说铭文为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书。现在全国《戒石铭》能保存下来只有江西修水县和福建莆田市,而兴化县《戒石铭》却能完整无缺地加以保存,现存放在新县镇人民政府,也算是稀世文物。 (戴金赐 戴永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