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王文基与妈祖宴菜
【发布日期:2010-01-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古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王文基先生就是饮食文化战线一位既普通,又大有作为的“状元”。他创制“妈祖宴菜”,声名远播,因此,绰号就成为“妈祖基”。他的名字和海内外闻名的海神妈祖英名连在一起,在海峡两岸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莆田饮食文化界,王文基和妈祖文化,和台湾紧紧融合在一起了。那么,王文基何许人?
王文基先生,城厢区灵川镇东汾村人。那儿山海相连,山青海阔,人杰地灵。可是,旧中国那里又是天涯海角,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土地贫瘠,又十年九旱,还出了个土皇帝何显祖,拉了帮人马,明里是兵,暗地里是匪,为非作歹,为害乡里。王文基祖父那一代,家里缺少耕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缺地,耕什么,吃什么,生存成了问题。祖父在家乡无法生活下去,就想,城里兴许比乡下好些,就带着全家背井离乡到莆田城寻找出路。可是,到了城里仍是一片迷蒙。他靠一身力气,凭着自己手艺,蒸碗糕,做汤圆,挑着担子,满城满巷跑,走街串巷叫卖。他制作的碗糕、汤圆味道好,很畅销。祖母在家里帮工,又出外替人洗衣,挣点钱,补贴家用。年复一年,一家人日子这么过着。
祖父母生了一女一男,女的就是王文基的母亲,叫王亚顺,男的就是王文基的叔叔。祖父过世后,祖母当家,祖母很能干,家境仍维持着。母亲年青时虽家里穷,却长得象花一样,端庄、秀丽,又勤劳、贤慧。祖母作主,为亚顺找了丈夫,英年早逝。邻居陈先生看中王文基母亲,并成为第二任丈夫,他家里颇为富裕,入赘王家,和王亚顺结婚后,经济上一直支持着王家,和小叔子一起,在城里开了家银店,家境渐渐好起来。王文基的母亲一共生下11个儿女。大哥长大后,和叔叔一起在银店做生意,以后跑到上海,得了病,死于上海。二哥从小在城里念书,大姐念书到初中,结了婚,随丈夫去了台湾。王文基在家排行榜第九,5岁时,父亲去世了。叔叔生意也亏了本。从此家道中落。靠母亲含辛茹苦,独自维持家庭生活。其他几个姐姐和妹妹都送到乡下,给人家当童养媳。
寡母孤儿,日子并不好过。母亲亚顺善良、勤劳、节俭。为了一家人,她重操祖父的旧业,在顶务巷租了间店面,开起了小吃店,卖锅边糊。她心灵手巧,手艺好,小吃店生意颇为兴隆。平时,街坊邻居红白喜事办酒席,母亲还常常被请去主厨,增加一些收入。但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王文基先生从小就聪明懂事,爱动脑、爱劳动,在母亲小吃店里帮工,洗碗、洗菜、磨米浆。王文基11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刚念完4年级,就退学了,继续在母亲店里帮工。 (未完待续)(金文亨)

妈祖宴菜简介

妈祖宴菜于1987年挖掘整理制成为海祭品贡品。
妈祖宴菜起源于湄洲岛,千百年来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东方女海神”妈祖宴菜是如何产生?时间应上溯到宋代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开始由朝廷祭祀,历经元、明、清各朝代,形成了每年春、秋二祭的定例,并编入国家礼典。自民国以来,官方的祭典已停顿,但民间的祭祀活动仍绵延不断,除祭祀全套议程活动外,着重是供桌祭品,对祭品用料和制作是汲取当地民间礼俗及食材进行精心制成。
为了更了解妈祖生平典故,在原妈祖菜贡品的基础上,加上妈祖生平典故,引上宫廷色彩,经过多年精心制作出36道宴菜,经过妈祖娘娘亲自作出圣裁,把36道摆放在妈祖庙正殿的供桌上,跪、拜请旨等,被钦点出12道为“妈祖宴菜”。
它的构思独特、富意深刻,制作精细,风味独具,在1987年9月初举行首次纪念妈祖羽化千年海祭定例。妈祖宴菜于1991年获得国家专制;1996年被香港新闻出版社评审为“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2000年8月台湾中华美食展“妈祖宴菜”获得“特别奖”;2009年2月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宴菜名响东南亚,深受海内外同胞欢迎,并在世界各地5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转播。

王文基创制的妈祖宴菜标准菜谱之一:

丹凤朝阳

典故:丹凤朝阳这道菜就是以说明一切以丹凤腾飞寓下虔诚的信徒事业发达。妈祖广大慈爱之心,变得万民称颂膜拜,特取太阳系微妈祖的爱民。
主料:鸽蛋18粒、鸡蛋250克
辅料:熟鸡肉丝200克、红樱桃10粒、青椒2个、肉松10克
调料:精盐1.5克、料酒5克、味精2克
制法:①将鸽蛋逐个打入汤匙中,蒸茏成凤尾;②鸡蛋白、黄分别蒸成蛋糕。切成柳叶形作凤翅待用;③用长型盘将鸡肉丝排成凤身、肉松作风毛,柳叶型蛋排成凤翅,鸽蛋排成凤尾即成。
特点:造型逼真清鲜爽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