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历史上的莆阳诛城事件
【发布日期:2010-01-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翻开莆阳千余年的建邑史,“文献名邦数不尽莆仙风流,海滨邹鲁道不完壶兰佳话”,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莆仙人,总为莆阳历史上的科甲发达、人文鼎盛而感到神奇。悠远的历史见证过莆阳的辉煌过去,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自豪。然而,也铭记着这座城市的所有惨痛、不幸和劫难。在这方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一千多年的漫漫岁月长河中,莆阳曾经在宋末和中明两次被诛城。
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南宋朝廷已摇摇欲坠、大势已去,此时的兴化府军民上下却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要拒他族侵略者于城门之外,同年十一月在莆籍宋状元,参知政事陈文龙的带领下,在今西天尾囊山脚下击退元军。当时元军中有“莆地虽小、然抗元之心最烈”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元朝廷加大了对兴化军城的攻击力度,在兵力悬殊、敌众我寡的不利条件下,兴化城依然固若金汤。1276年12月,元军收买叛将林华、其乘夜私开城门,导致兴化军城被攻陷,主帅陈文龙被擒,元朝廷几次劝其降元,都被严词拒绝,“生为汉臣、死为宋鬼”的铮铮誓言感召了当时的很多旧宋遗臣。次年(1277)初,民族英雄陈文龙在杭州绝食自缢。林则徐赞其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景炎二年(1277),陈文龙族叔陈瓒率兴化军民收复兴化军城,并斩叛将林华。公元(1277)年10月,从各路集结的元朝军队再次攻陷兴安州(笔者按:兴安州在同年即废、元朝廷在莆设兴化路),陈瓒被执,不屈,被车裂死。元兵在城内屠城3个时辰,死3万余人,城中“血流有声”,一座宋一代闻名于世的“文物之邦”、瞬间成为死亡之城。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海盗商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民,组成了臭名昭著的“倭寇”群体,“倭寇”肆虐中国沿海各地,莆田是重灾期。据文献记载,从永乐八年(1410)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的一百多年间,“倭寇”多次犯莆,给莆阳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月,倭船偷袭莆田吉了澳,参将黎鹏举奋力抗击,斩杀百余人,俘获87人。倭船又潜袭白湖,千户邱珍战死。十一月十三日,倭船数十只沿海岸焚劫。撤退时破坏海堤,海水入田,致田地受淹不能耕种。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初十日,倭寇千余人从三江口登陆,焚掠新桥头、涵江、镇前、洋尾等地。十四日进迫郡城,林兆恩请过境千名麻阳兵御之,约酬银2000两。遂击退倭寇。嘉靖四十年(1561)自夏至冬,倭寇三次犯境,焚烧南门,荔浦村民奋起抗击倭寇,派人至城求援。参将侯熙通倭,坐视不救。倭寇屠荔浦村,血染沟水为赤。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倭寇再度犯莆,十一月二十九晚,府城陷,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倭寇在城大肆焚掠,杀害军民万余人,其中包括19名进士、53名举人、356名庠生。林兆恩率众收尸埋葬,计埋全尸3000余具,火化一万余具。
陈文龙、陈瓒、林兆恩,他们的忠义、厚德、善举已然载入史册,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莆仙大地上广为流传,陈文龙、陈瓒分别被后人尊祀为福州和兴化(莆田)的城隍主神,“三一教主”林兆恩的庙祠更遍布莆仙、福建沿海、南洋各地。
忘记过去,则意味着背叛。这两次莆阳历史上的大浩劫,深深的影响了莆阳这块厚重朴实的土地,两次诛城事件给莆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是一笔算不完的帐,莆阳科甲在宋明崛起乃至走向鼎盛,却在元清两朝走向平庸乃至衰弱,和这两次浩劫有着莫大的关系。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一切不可能再有所改变,我们今天正视这段历史的目的是要居安思危。因为只有国富民强、才能定国安邦,才不会让如此悲剧再上演。 (林湘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