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
【发布日期:2010-02-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土地肥沃,河网密集,南北洋、东西乡两大平原盛产大米。莆仙自古文化发达,中原饮食文化融入了南方的烹调技艺,在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中体现出来。自古以来,人们在用大米做饭的同时,还把大米加工成了五花八门精致可口的美食。

一、米饭类。在莆田市,大米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颗粒状的生大米可煮成干饭稀饭。有时还把大米和其它烹调原料混合做成家常便饭,如红薯糜(地瓜粥。糜:饭。音麻)、薯干(晒干的薯片)糜、红薯签(红薯丝)糜、芋(头)糜、绿豆糜、麦粗(大麦片)糜、菜糜(较有名的是包菜糜、芥菜糜)、肉(猪肉)糜。除包菜糜是干饭外,其余的都是粥。这些粥饭使我们回忆起过去的岁月。糯米则可做成蟳糜(糯米、梭子蟹加配料煮成的干饭)、卷煎(豆腐皮包上加糖糯米干饭)、糯米煎(煎糯米饭团)、粽子和八宝饭(什锦饭)等。也可用作馅料。这些则是节日、祭祀或宴席食品。
二、用大米加工成的种种食品。
1、兴化米粉与白粿。这两种都是大米制品,需烹调后才能食用。兴化米粉是大米加工成的细条状食品,又白又细,速熟,比外地米粉略胜一筹。加工方法复杂。可煮成加作料带汤的米粉。也可以投入沸汤如炖汤中,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捞起来,加上汤和汤料食用。这是汆法。还可以用滚热的汤冲泡即食,就像我们吃方便面(实际上比方便面更快熟)。炒米粉是莆仙有名的风味小吃,也是中秋节日食品。还有豆浆汆米粉、豆浆炒(米粉)。米粉在莆仙家家必备,家常、宴席都用。米粉快熟,莆仙话“烫米粉”比喻速成。莆仙谜语:“四角四角方,用草缚腰封”,谜底就是米粉。米粉成品正是四四方方,用稻草捆束腰部的。
白粿是用优质冬米蒸熟后,用石臼捣,压平,切成块,或用印模印成饼状。由于常用作礼品,上面沾上食用红。以山区生产的为正宗。一般是家庭加工。白粿可以做菜肴,也可以做甜食;可以下汤煮,也可炒,也可油炸。本地小吃“白粿炒蒜青(青蒜叶)”,是特色小吃
2、米浆类。大米经浸泡后,用石磨(现在一般用机械磨)磨成浆,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莆仙称“馃(也写成粿)”。
最有名最普遍的是煎粿。平底锅中放花生油烧热,米浆加上南瓜丝韭菜等配调料,搅拌均匀,倒入锅中,薄薄地平铺,适时翻转,直至表面呈金黄色,里面熟透。旧时农家一般在早稻收成后,用筛下的碎米加南瓜煎粿,体现了莆仙人勤俭持家的精神。现在煎粿已成了风味小吃。农村仍称做煎粿为“拖(用石磨磨)粿”。
软粿是莆仙宴席上的最后一道菜(跟甜汤一起上)。糯米浆压成半干,揉制,做成银元大小,煮熟,捞起,拌上白糖和花生油。也有沾上花生仁炒熟后研成的细末(或黄豆粉)、白糖的。软粿易吃,莆仙话“食软粿”比喻做事容易。
粿洒是当地风味小吃。锅里放水制汤,烧开后,把米浆洒在锅边汤汁淹不到的地方,盖上锅盖,待米浆干后,铲入汤里,如此重复多次。最后加入蔬菜配料调料煮熟。就油条吃更好。一般作为早餐。
金粿与下文薄荷糕是中元节祭祖食品。糯米与粳米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磨成浆,加上草木灰过滤澄清后的汁(含碱),用大蒸笼蒸熟。颜色金黄,故名。蒸成后要用麻线切割成小块,沾糖吃。由于含碱,助消化。莆仙民俗,农历七月初九或初十,用草木灰过滤出清汁,十一或十二,蒸金粿,十三或十四,用于祭祖。
九重粿是重阳食品。用米浆拌糖分次蒸成九重,现在少有。
薏粿就是年糕。糯米与粳米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磨成浆,滤干,拌合红糖揉制,蒸熟。一般油煎了吃。
芋粿。米浆加煮熟的芋头、盐巴和调料,蒸熟,切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约10厘米)小块,油炸而成。莆仙话“芋粿角”指三角形。
菜头粿。米浆加萝卜丝、芹菜、盐巴蒸成,切成小方块,煎食。
以下几种也是用米浆做成的。
碗瓯糕(发糕)。米浆发酵后加糖,倒入小碗(瓯)大碗中,放进蒸笼里,蒸成。由于发酵膨胀,糕的上部呈圆锥形,有裂口,一般沾上食用红。家庭蒸碗瓯糕往往是碗具总动员,蒸成各种形状的糕。也有用蒸笼蒸熟,切成菱形的早米糕(仙游叫早米粿)。这是端午食品。也是尝新。莆田民俗,农历五月初一要吃米糕。
葱饼。大米与煮熟的红薯混合磨成浆,加萝卜、葱及其它调料,倒入小铁勺里,油炸而成。又叫菜头饼。
米糷(音滥)。粳米糯米按二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浆,做成珍珠状小颗粒,加糖煮熟,带汤吃。莆仙戏有米糷思妻剧目。
寸枣。糯米浆压成半干,揉搓,切成约一寸长铅笔粗细的条子,油炸后,放入煮熟的白糖中炒。 (未完待续)(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