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黄璞籍贯莆田辨析
【发布日期:2010-07-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璞故居

七、黄璞未在福州黄巷居住,黄璞晚年在福州东山榴花洞修道。
福州旅游部门发布的旅游指南之类的推介材料在介绍“三坊七巷”之一的黄巷:“晋永嘉之间(307-313),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唐代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兵入福州以璞,“儒者无毁,灭炬而过。”“黄璞就在此巷居住,人称黄楼,现在是黄巷39号,在黄楼两侧夹墙外面有一座隐蔽的lsquo;小黄楼rsquo;,是黄璞辞官归里后闭门谢客潜心著书立说的场所。”
照上列说法,黄璞为福州人,似乎是铁板丁丁上的事,不容置疑,但它却经不起事实的推敲。
从黄氏族谱中,多持黄彦丰曾任晋安太守,且定居福州黄巷之说。但是,据梁克家的《三山志》载:“闽县,闽越古都一冶。汉未为候官,吴属建安,晋太康三年(282),置晋安郡,省典校船尉,立原丰县,候官乃旧。候官县,州西南百步,唐武德六年(623)置,沿州西江岸三十一里。”
梁克家《三山志》所记的闽县,为晋太康三年置,为晋安郡行政机构所在地,榴花洞也在闽县,而晋时的候官县则不是晋安郡的所在地,只是晋安郡的属县。后人所称的“三坊七巷”中的黄巷,在晋时属候官地界而不在闽县地界,黄彦丰于晋永嘉二年入闽任晋安郡守,其所居应在闽县而不应居住郡城之外的候官县。至于福州黄巷于什么时候才成为福州黄家的定居地,应进一步考证。从宋梁克家的《三山志》及黄氏族谱及相关资料,笔者推断福州榴花洞应是入闽黄氏的祖居地,且黄璞晚年曾入福州东山榴花洞修道,黄璞不可能曾居住福州黄巷,福州黄巷这座“小黄楼”,当是黄氏入闽始祖黄彦丰其它后裔的居地,其依据是:
1、唐黄莫,系黄岸之五孙,黄谣之五子,唐永泰二年(766)授大理评事。他于唐德宗贞元6年(785)作《重修黄氏世系谱志》称:“九十九代,元方,韬公长子,号竹岩,晋安守,福建司法参军,有万卷楼在榴花洞。”同时,后人引《一统志》云:“榴花洞在福州府东山,去东关外一十里,旧属瑞圣里,今属闽县遂圣里。
2、唐林披为莆田黄家撰《岸公行状》称:“公远祖元方(彦丰)先生也,hellip;hellip;有万卷楼在榴花洞。”
林披(公元733-?),林披少时,读书过目成颂,手抄六经、子、史达一千余卷。天宝十一年(752)登明经科第,升临汀别驾知州事。
诏授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从林披所记的榴花洞万卷楼,可知榴花洞万卷楼是入闽始祖黄彦丰的居所,有万卷楼供其自己及子孙读书。
3、林藻也撰写过《岸公行状》,他在谈及黄岸公事迹时亦称:“岸公奉亲极孝,旦夕不离左右,hellip;hellip;。亲殁,亲柩归于榴花洞山庐墓三年,归莆田。”
林藻,字纬乾,披次子,少时,与欧阳詹同学于莆田南山灵岩精舍,励志攻文,中唐贞元七年进士。后官至殿中侍御史,江陵刺史。从林藻所撰黄岸行状可知,黄氏入闽后,不仅居住在榴花洞,而且也把墓地选在榴花山,在黄岸生父去世后,黄岸曾在榴花山结庐守墓三年后才回莆田。古人有庐、墓在一处的习俗。林藻之记应是事实。
4、查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榴花洞,唐永泰中,习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山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唐校书黄璞幽居,璞远祖太和中于鼓山得道,遗址犹存”。翁承赞赠璞诗云:“烟萝况是神仙窟,丹灶还应许独寻。”翁承赞赠黄璞诗,所描写的场境,应是黄璞晚年入福州东山榴花洞学道的情景。梁克家《三山志》中提到的“璞远祖太和中得道于鼓山”一事,从《莆田黄巷黄氏族谱》的记载亦可得到印证。
查《莆田黄巷黄氏族谱》载:“革、谣公四子,唐太和中修炼福州鼓山,升仙于蹴鳌桥,载闽县《山川志》,后人称为真君庙,记有祷辄应,庙今尚存。”黄革为黄璞的三世叔祖,黄璞于晚年能到福州东山榴花洞修道,这与他的三世叔祖在鼓山(亦在榴花洞附近)修炼升仙传说有一定关系。可见,黄璞是信奉道教的,故他自号“雾居子”。黄璞晚年入福州东山修道,宋黄邵在《黄氏世次图序》中也作了相应的交待:“当昭宗之时,见几隐德于闽之东山”。黄邵称黄璞归隐东山,而“东山”到底在什么地?据《三山志》载:“东山:榴花洞”。说明黄璞修道于“东山”就是在榴花洞,《三山志》中提到的唐校书黄璞幽居,应是黄璞在榴花洞修炼之所。
关于榴花洞为西晋入闽黄氏定居地,今人黄永融先生也有《漫话福州的榴花洞》一文对榴花洞系黄冲(黄岸之父)故居作了介绍,并赋《武陵春》词一首:“逐鹿东山樵客梦,仙窟记榴花。岭路崎岖野迳斜,遍地尽桑麻。狮子峰头林壑美,古树白云遮。何处唐时远祖家,千载岁华赊。”,从黄永融的考证中,可知入闽黄氏从黄彦丰起至黄岸迁莆之前,榴花洞均为入闽黄氏祖居地。黄璞晚年在福州榴花洞修道,并在榴花洞有其居所。福州黄巷的“小黄楼”,则可能是黄彦丰后代购置的基业。 (续完)(朱金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