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专家詹丽珊
【发布日期:2010-08-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2001年3月7日,新华社发了一消息,十名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女科技工作者,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十大女杰”荣誉称号。莆田籍气象卫星专家詹丽珊榜上有名。
詹丽珊,1936年4月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人,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分配到中科院北京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大气物理和气象学研究工作。10多年中,她刻苦学习,精心研究,积累了不少气象学知识,奠定了她以后走向科学高峰的坚实基础。1975年,她调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从事卫星工程仪器研制工作。
在气象卫星研究中,詹丽珊主要参与了“八五”、“九五”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风云二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工作,她担任该项目副主任设计师、总体组副组长。该项目是发展地球同步卫星的关键技术课题,扫描辐射计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公里拍摄云图,监视地球的风云变幻,世界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设计制造,我国当时许多条件不具备,困难重重。她毅然迎难而上,踏上了国家重大项目研制的艰难旅程,跑遍了全国十多个省、市,夜以继日地查阅上百篇文献资料,领导科研人员做了几十次的攻关试验。她主持研制的大型高精度红外定标系统终于成功,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为风云二号卫星的研制和应用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攀登科学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1994年4月2日,詹丽珊工作时所在的厂房发生了意外事故。在离爆炸点仅2-3米处执行任务的詹丽珊与多名队员身受重伤,被送往北京医院抢救治疗。1995年,重新研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战斗又打响。她不顾身体尚未复原,不怕困难与挫折,再次领导科研人员投入到研制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工作中去。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奋战,通过各项环节的研究和各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向卫星总体部交付新研制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发射产品,为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高技术的国家。1997年6月10日,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升空。6月21日扫描辐射计在105OE赤道上空35800公里发回了第一幅可见光云图,7月13日又一次成功地获取第一幅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图像清晰,质量良好,达到国际上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卫星扫描辐射计一直到6年后图像还很清晰,至今还稳定、可靠地在太空运行,对我国及世界气象预报起着重大的作用。
2000年,已60多岁的詹丽珊继续带领全体科研人员往昆明上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连续作战,又完成了“风云二号”(02批)改进型的五个波段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工作。对发射2004e星、2006D星提供业务应用。
作为主要研制者,詹丽珊参加的“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原理机)”项目获得了1989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增加水汽通道”获199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风云二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获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空间遥感探测仪器红外辐射标系统”获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静止气象卫星遥感仪器光学、机械系统”获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詹丽珊在气象卫星领域作出重大贡献,1989年她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982年和1992年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1998年入选《中国巾帼大典》,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女性”。她所在的课题组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她个人也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的政府特殊津贴。
如今她已70多岁高龄了,仍时刻关心气象卫星的发展,希望自己继续发探余热。 (林碧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