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文献名邦”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日期:2010-08-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二、地方政权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文献名邦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黄仲昭在《皇明兴化府乡贡进士题名记》中说:“吾莆科第,昉自唐之贞元(785-804年),然迄于五代 (907-960年),仅十有三人而已。”“宋(960-1279)三百年间,举进士者九百七十余人,预诸科、特奏名六百四十余人。”1368年明朝建立后,“百有余年于兹,莆之歌《鹿鸣》而升为春官者,日以益盛,。有祖父子兄弟相继者,有父子叔侄兄弟同升者。合八郡解额,吾莆恒得三之一。比年以来,位六卿,列禁从,长藩臬者,接踵而起。人才之盛,盖几宋矣。”(《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二十八)。这一记载说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置兴化军后,随着地方政权建设的加强,莆田县教育有了新的起点,在科举中得中进士者不断增多。早在隋炀帝时(605-618)就开科取士,但是莆田却直到唐贞元时才有零的突破,比人家落后了近两百年,且一个半世纪后也只有十三人,和宋三百年间成就相比,那真是一石差九斗!引人注目的是,置郡后,在各地先进文化的不断推动和促进下,莆田“醒”了,兴了!到宋神宗时(1068-1085年),莆田不仅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木兰陂,而且莆田徐铎、仙游薛奕还把同科文武状元的桂冠给领了回来,宋神宗激动得诗兴大作,称这是“一方文武甲天下”。
宋初莆田置郡后,来郡任守令之职者大多是学者型人才,如宋首任知军著作佐郎段鹏、曾任御史的曹修古和明曾入阁预机密重事的成化知府岳正等。他们的到来往往重视移风易俗,引起官风、民风直至学校教风、学风的大转变。与此同时,为郡县学校实际解决问题,增加学田和经费,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所以,地方政权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文献名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保证。
《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十五《学校志》说:“兴化郡学建置自宋始,经今五百余年矣。按宋、元诸史,学校无专志,故当时教法莫详;而建置沿革,兴废始末,亦尚有可言者,今备考之,作学校志。”
《学校志》说:“宋重儒术,天下慕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有诏立军学,进士方仪、陈詡及邑人输钱三十万;二年,仪与弟能及从弟慎言举茂才,至京师,复上书请官钱三十万,修三礼堂与步廊、崇阁;越六年而学成。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知军事陈执方尝辟而大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教授徐士龙请于部吏者鲍廷祖,得官钱一千三百万,重加改作,为制东庙西学hellip;hellip;又设县学于庙学之东偏,傅以廪藏庖湢,为屋凡四百八十间,复推其余为教官治舍。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火毁学几半。五年,知军事汪作砺加葺,扁讲堂曰“道化”。越二年,知军事孙绍远书额。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知军赵彦励重建忠恕堂,在道化堂之左,为教授直舍hellip;hellip;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诸生苦斋舍倾毁,知军事张友重修。淳佑六年(1246年),教授俞来修忠恕堂,建尊经阁其上。咸淳八年(1272年),知军事陈友宗、吕大圭,通判张汝砺,皆辍官钱,相继修葺。”这一记载说明,979年设置兴化军之后,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投入莆田文化教育建设的财政拨款不断增多。
该志又说:“宋初唯藩镇得立学。咸平初,有诏立军学;庆历四年(1044年),复有诏立县学(县满二百户以上者)。自是而往,僻壤遐陬,遇先贤遗迹处所,往往建立书院。书院虽小,亦列诸学宫,此宋世文教之盛也,今叙学校而并录之。”在那时,除了郡学,莆田、兴化、仙游三县都有县学,还有遍布全郡各地十几所私立书院,初步展示莆田教育的规模。
对于元代学校始末,该志说:“元不重儒,君臣谋治,皆出于一时识见,不知孔氏有大经大法,可致三代之治,故九十三年中,学政不修文,贤才不进用,纲常倒置,政事昏乱,卒亡天下。本路儒学无郡志可考。成宗以后,稽庙学等记,始可得而言焉。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教授曹怘重修夫子庙 ,葺堂庑、厢屋、斋庐、库藏,秩有成规。大德六年(1302年),教授宋眉年重修道化堂,材甓夫匠,一不费官;深广高卑,悉因其旧。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同知大悲奴复教授厅。初,教授厅为署学事黄武仲弟梦举所占,至是复之。并作杏坛,辟乡贤祠,葺忠恕堂。。左为尚贤堂,修尊经阁。庙南有阁,更名魁星。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毗陵卢端智以进士来为郡幕,复学田以廩士,筑堤防以固田,有功于学甚厚。至正八年(1348年),学录黄烈请于郡,节缩岁入修夫子庙,大修讲堂,上为重屋,易柱以石者八。又增葺尊德、尚贤二堂,以崇先贤、乡贤之祀。十二年,宪臣田九嘉偕二朵公诣学,病神位失序(时颜、曾、思、孟与先圣并坐,但稍退而已),堂陛不伦(高堂陛低,乐音上下不相联属),戟数不备(戟不二十四,时用其半),灵星门不作;又病赞礼者以盥荐涤濯同器而进,乃与教授叶应礼、学正陈英观论其是非去取之宜,命有司各厘正之。”
由于元不重视文化教育,元初莆田学校公共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据黄方子《兴化路兴学记》说:“革命以来,我疆侵于浮图、豪右者什九。五十年间渐次兴复,仅得十之二,难矣哉!学旧有水泄地六十余所:曰藩姐(宋嘉定间即1208-1224年,僦佃于郡左林家),曰陈塘,曰林太(嘉定间僦于上生院,久而视为己有)。”这就是说成宗时兴化路郡学虽然恢复了,但是学校公共财产仍旧被寺庙、豪强地主所霸占,难以解决。直到顺帝元统二年(1331年),“毗陵卢公来典郡幕,廉知其事,命上牍于府。适宪使安礼公行部,究心学务。公以为言,即日逮主僧明琬,归田八十四亩,林氏子达卿等输租二十斛,其余僧粟折钱者踵至”《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二十七),有了显著成绩。 (未完待续)(林劲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