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名山神应庙与南宋名将黄孔应
【发布日期:2010-09-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名山神应庙(俗称名山宫)位于壶公山东北麓。壶山胜景,“三云”称著。山顶之南凌云殿和庙之北祥云殿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之西北白云寺,建于隋代,该寺是唐高僧无了落发的祖寺。神应寺与“三云”名胜比邻,或许就是“名山”得名的由来。庙坐西朝东,面向一马平川的兴化平原。
名山神应庙创建于宋代,奉祀妈祖、黄公元帅(民间俗称黄帅爷)。旧时山下壶公里属界外三十六乡,是个“五天无雨成小旱、十天无雨则大旱”的穷地方。周围百姓几经向神妃祷雨庇佑,果真应验。又传,大坂村郑御史受妈祖神灵点化,入宫治愈太后的病。据此,兴化郡守詹丕远以“灵验庇佑”“祷雨数应”奏请朝廷,于宋大观元年(1107)赐名“名山神应庙”。正殿楹联“心有神有有求必应,山灵水灵灵应其求”。正道出神应庙的内涵。
历史上,祥云殿、白云寺、名山宫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南宋名将黄孔应抗元扶宋、精忠报国的故事。黄公,字孔应,原籍江西吉水县。为避国难,他随名臣陆秀夫、张世杰带兵护卫赵昺南下,途经壶公山北麓玉岐山下祥云殿,后又逃到白云寺,留下《夜宿白云寺》诗一首,诗云:
松花冉冉点苍苔,
屋角梧桐次第开;
人倚栏杆犹未去,
一双白鹤破山来。
此诗抒发了陆秀夫一行保驾少帝的坎坷历程和忧国忧民的悲痛心情,表达了他们收复南宋江山的愿望。
次日,陆秀夫、张世杰继续南迁,黄孔应奉命留守名山宫。赵昺的小朝廷被迫迁到今广东新县南大海中的崖山,作为最后据点,图谋恢复,元军统帅张弘范紧追不舍。张世杰时任太傅、枢密副使,与同族同宗兄弟张弘范展开了宋元两朝生死存亡的决斗。黄孔应坚守后方,掩护陆秀夫、张世杰南迁。他深入民间,与百姓患难与共,严守关口,英勇对敌,捍卫百姓免受元军蹂躏。黄孔应与元军浴血奋战,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当他得知帝昺在崖山同陆秀夫、张世杰一起跳海殉国的消息,悲愤交加,毅然投井而死。百姓念其忠义,把他奉祀在庙中。陈胡二仙为其超度递入仙班,以宋统制兵马都元帅威镇名山。
黄孔应所投之井今犹在,人称“帅爷井”,离宫前山涧下约三百米处。古时,井边有一石龟碑,上书“山人井”,龟脚垫着两块金砖,寓“长寿发财”之意。传说,此井水清甜,钦之能除病消灾,确似仙水。井后有几棵松树,通常松树开花只生三蕊,因受黄公节义所感,此松树竟开三蕊,堪称奇迹。往昔“山人井”改称“帅爷井”一直保存至今,永作纪念。
正殿北厢列祀帅父帅母,神龛上方悬挂“义方是训”横匾。正殿楹联云:“派衍江西吉水传家馨世德,功盖莆郡名山为帅报亲恩”。
“名山香火千年盛,黄帅英名万古传”。黄都帅府威镇名山,忠勇可嘉。江西吉水黄孔应护国庇民,血洒兴化大地的英雄形象犹如巍峨的壶公山永远屹立在莆田人民心中。 (陈银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