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文献名邦”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日期:2010-09-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其次,“世味无所嗜,唯嗜读书”的学风造就了莆田历史上众多优秀的文献著作。
郑樵,宋时兴化县人,明废县后为莆田县人。“父国器,太学生,尝鬻己田筑苏洋陂,人食其德。没于姑苏。樵年十六岁,夏,徒步护丧归葬。自是谢绝人事,结庐越山下,闭门诵习。既(继)又筑草堂夹漈上以居。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读乃归。昼理简编,夜观星象,饮食寒暑俱忘,专以讨论著述hellip;hellip;”(《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五)。郑樵在《上皇帝书》中说:“念臣穷困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雨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声不绝;积日累月,一篑不亏。”抒发了书既著成,又恐其不传的心情。后来,“部使者举孝廉者三,举遗逸者二,皆不就”。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上奏编《通志》的意向后,“授迪功郎,礼、兵部架阁。力乞还山,自监南岳庙还家论著。阅四年,《通志》成”(《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五)。这就是说,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为了写成《通志》等巨著,他宁可不要俸禄,也要选择在家著书,确保质量第一。
无独有偶。宋时历史学家郑樵是如此,明时历史学家柯维骐也是如此。《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文苑传三》说:“维骐举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未赴,辄引疾归。张孚敬用事,创新制,京朝官病满三年者,概罢免,维骐亦在罢中。自是谢宾客,专心读书。久之,门人日进,先后四百余人hellip;hellip;《宋史》与辽、金二史,旧分三书,维骐乃合之为一,以辽、金附之,而列二王于本纪。褒贬去取,义例严整,阅二十年而始成,名之曰《宋史新编》。又著《史记考要》、《续莆阳文献志》,及所作诗文集并行于世。”又说:“维骐登第五十载,,未尝一日服官。中更倭乱,故庐焚毁,家困甚,终不妄取。世味无所嗜,惟嗜读书。”
孔子指出,读书三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读书一旦进入“乐之”境界,那他们就会只知奉献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此不疲地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富于老黄牛精神。郑樵二者兼顾,既编历史,又研究天文地理,昆虫草木等,“昼理简编,夜观星象,饮食寒暑俱忘”,整天忙于科学研究,却不要国家报酬。柯维骐本来病魔缠身,专心读书后,病魔被驱逐,门人日进,边教书,边著书,身心健康,成为明代教学和史学两条战线上的奇才。这是第三境界之奇观。
根据《重刊兴化府志》卷二十六《艺文志一》的著作类(经、史、子、文)和卷三十一《隐逸》记载,不少著作出自未曾做过官的莆田人之手。从郑樵“举遗逸二次”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队伍往往存在隐逸们之中。尽管生活环境差,但因“惟嗜读书”,对科学研究十分爱好,非常专心,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其三,不少人为官社会责任感强,一旦公私冲突,就会铁面无私,依法办事,上疏揭露奸侫阴谋诡计,誓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息。特别是明代,许多有影响力的奏疏往往出自莆田县籍官员之手。这儿以黄巩为例来说明。据《明史》卷一百八十九记载,黄巩,字仲固,莆田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正德中,由德安推官入为刑部主事,掌诸司奏牍。历职方武选郎中。十四年(1519年)三月,有诏南巡,巩上疏,开门见山地说:“陛下临御以来,祖宗之纲纪法度一坏于逆瑾,再坏于侫幸,又再坏于边帅,盖荡然无余矣。天下知有权臣,不知有天子,乱本已成,祸变将起。试举当今最急者陈之。”一共六条,宗正学,、通言路、正名号、戒游幸、去小人、建储贰。矛头直指江彬一伙。由于写得好,员外郎陆震“见巩疏称叹,因毁己稿与巩连署以进”。那天,朝中有一百多人参加上疏,无不受到江彬一伙打击报复。过了两天,林大辂(莆田人)等三十三人也不怕死,上疏论救,“愿与诸臣同效死,并下诏狱”。通过斗争,明武宗最终只好取消南巡。
又据《明史·武宗本纪》说,正德十四年,“三月癸丑,以谏巡幸,下兵部郎中黄巩六人于锦衣卫狱,跪修撰舒芬百有七人于午门五日。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卫士夺刃,得不死,鞠治,杖杀之。乙卯,下寺正周叙、行人司余廷瓒、主事林大辂三十三人与锦衣卫狱。戊午,杖舒芬等百有七人于阙下。是日,风霾昼晦。夏四月戊寅,杖黄巩等三十七人于阙下,先后死者十一人”。又说:“毅皇手除逆瑾,躬峪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所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在此,编者充分肯定了黄巩等谏争的历史作用。
据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七《名臣传》记载,明人翁世资、陈俊、彭韶、陈音、林俊、郑岳、林有年、方良永等的奏章都富于战斗力。这是古代莆田籍政府官员的特色之一。 (未完待续)(林劲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