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九重阳”与“九重粿”
【发布日期:2010-12-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莆俗叫“九重阳”。因“九九”(两九)重叠,符合“九九重阳”之义。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最为长久”。“九”,又与莆田方言的“久”谐音,都取长久平安吉利之意。
清初莆田诗人宋祖谦《闽酒曲》诗自注云:莆人以重九日采草为米曲,郊垌儿女如蚁,归则和米捣成如弹丸大”。这种几百年前的“米曲粿”,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改进,成为现在的“九重粿”,不但是应时的食文化之一,而且以此来作祭祀妈祖和祭扫祖坟的供品呢!
“九重粿”是怎样制作的?其操作过程颇为复杂而细致。
先把晚米用水淘洗,浸泡约2小时,捞出沥干,渗水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磨成稀浆。把锅置于小火之上,放入红板糖,渗水熬成糖浓液起锅,滤去杂质,倒入稀浆中,搅拌成红色稀浆。又把锅置于旺火之上,倒入清水烧沸,把铺上洁净的“炊布”并夹有通气板的蒸笼放在锅上,然后分九次,舀入粿浆。(第一次粿浆稍多些,蒸约7分钟,接着每次浆量比第一次的稍薄些,每次约蒸15分钟)。先蒸第一层,在上面抹少许花生油,再蒸第二层,这样连续蒸9次,粿成九重,重重可以揭开,故叫“九重粿”。把它切成菱形状,呈半透明体,细嫩甜美,又不粘牙,可口可乐,老幼咸宜,是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小吃。
九月初九日,莆田的妈祖信众,就是以“九重粿”上湄洲祖庙作为妈祖羽化升天忌日的虔诚祭品。
故老相传: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湄洲山上,金菊盛开,清香扑鼻,海风习习,潮音阵阵。林默娘健步登上湄峰,站在一块摩崖巨石之上,举目观澜。看那一碧万顷,水天一色,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大海茫茫,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蔚成山海奇观,令人陶醉。默娘东瞧西望,瞻前顾后,感慨万端。她就在那块巨石的上面,用手划石为八卦,端坐在其中。这时,从西北天空飘下来一朵五色祥云,伴随着一阵阵管弦丝竹的乐音,顷刻,湄岛上香雾缭绕,默娘坐在云朵之中,轻轻地升起来,升起来。与此同时,湄洲湾上空又飘来一朵朵彩色,云中浮现出旌旗、彩亭、凉伞,人马簇拥,若隐若现,原来是仙班乐队来迎接她。于是,妈祖升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至于那块巨石上的摩崖石刻“升天古迹”四个大字,也至今犹存。
莆田人家于重阳节上山扫墓的比雨季的清明节为多,故有“三月为小清明,重阳为大清明”的俗谚。
“九重阳”那天早晨,人家备好祭品、少不了一份“九重粿”,意为给祖先尝新。到了祖坟,摆上祭品,焚香礼拜。同时,扫墓庭,疏水沟,除杂草,培新土,描红墓牌之字,以示慎终追远不忘祖。祭扫毕,化纸钱,放鞭炮,折下一枝树叶而归,以表青枝绿叶,家庭昌盛发达。 (康永福 黄玉森)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