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高吕行宫”与“冬卿旧第”
【发布日期:2011-01-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古时莆田城街路有“九头十八巷”之称,其第一头是观桥头,第一巷是高吕巷。城内北河兼济桥北岸的元妙观(三清殿)便是规模宏大的道观建筑群,兼济桥位在元妙观前的河上,故此桥被称为观桥,通往元妙观的路称为观桥头。
明洪武元年(1368),倭寇侵扰福建沿海,莆田始设兴化卫,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莆田,为此朝廷特派高、吕二太监来莆田督建城池以拒倭寇,于是兴化府在元妙观东岳殿后面。忠烈祠右侧选一住宅作为钦差大臣的官邸,又专修一条巷道供高、吕二人出入,故此巷得名高吕巷。高吕巷宽约四米,长三、四百米。后随建城的不断发展,又赐建高吕行官,其碑石为粉红色条石长约4米,宽80公分。高吕巷的高吕行宫成了当时修建莆田石城抗击倭寇的指挥部,名闻遐迩,所以有“未有莆田城,先有高品巷”之俗称。
莆人黄廷用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后供职京都太子洗马、工部侍郎。他与高、吕二人有旧,趁他俩来莆之便,托咐用筑城之下料建座住宅,以便林下时居住,这就是位在城内英龙街东里巷33号的“冬卿旧第”,俗称洗马埕,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前建成,其规模和建造方法为当时所罕见。椽皆用圆木,厅用减柱法,横枋净跨径11米,现仅存正厅一座,第二进阁楼一座,其余皆残破,宅第前面绿地中间挖一方池塘,水中荷花,四周砌以条石,边沿奇花异草,绿树成荫,一应俱全。1986年4月被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说高吕二人事后回京对黄廷用说:所托之事仅用建城剩余杉头杉尾建成。等到家书寄达京城,言及所建府第规模之壮观,始懊悔不及,立即召见高吕两太监,严厉斥责假公肥私,擅自改变扩城计划,罪在不赦。遂命在城外再围一块土地,作为象征性的田地,这就是田尾的由来。
高吕行宫与忠烈祠毁在“文革”后期,被当时的城郊五七中学(今砺青中学)作为部分宿舍。古老的高吕巷迄今留名,原在东岩山的山麓,所以今天还能看出当时依山势铺筑的一些石阶和巷道。 (吴春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