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吴英(瑛)神道碑亭坐落在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霞街北面,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碑亭坐东朝西,呈长方形状,四周立有十根石柱,每根石柱高度四米,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制式。
碑亭中间竖立花冈岩石碑一座,碑身高度二米,宽1.5米。碑石上方镌刻“皇清”二字,周边饰以浮雕龙图案。碑石右上角阴刻四行三十二字楷书体:“荣禄大夫 威略将军 提督福建水陆军务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加二级又加五等”;碑石左下角阴刻二行二十二字楷书款:“赠太子少保愧能吴公暨配累封一品夫人蔡夫人神道”。碑文为楷书体,记述吴英官职等生平事迹。碑亭前方立有石坊,四柱三间,面阔五米,高度四米,横额镌刻“吴英碑亭”字样。
《莆田县志·人物传》记载:吴英(1637—1712),字为高,号愧能,明崇祯十年(1637)生,由莆田县黄石迁居泉州黄龙。祖上系唐代入闽始迁祖吴祭(第一世),吴祭第六子吴育(第二世),吴育生吴要(第三世),吴要生吴光(第四世),吴光生吴绘(第五世),吴绘生吴应(第六世),吴应生吴熙(第七世),吴熙生吴识(第八世),吴识生吴公望(第九世),吴公望生吴廷芳(第十世),吴廷芳生吴珩、吴琚(第十一世),吴琚迁泉州黄龙居住,后复迁回莆田黄石定(郑)庄。
清康熙二年(1663),吴英任守备,随提督王进功率兵攻郑经,拔铜山城,授浙江提标都司。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举兵反清,犯浙江,吴英随提督塞白理击败耿精忠的兵,以功升左营游击。康熙十四年(1675),耿精忠的部将曾养性、祖宏勋率众十余万犯台州。适镶蓝旗贝子傅拉塔到浙江视察军队,赏识吴英的才能,命为先锋。他领兵抵拒耿兵,杀耿将刘邦仁,收复黄岩,以功迁中军参将。康熙十五年(1676),他又领兵收复太平、乐清、青田、象山等县,解处州之围,破曾养性于温州,败冯公辅、林惟仁于松阳、遂昌,水陆数十战,都立了战功。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郑经陷海澄,攻泉州,吴英击败郑经部将刘国轩于洛阳桥,以功迁福建督标中军副将。随后,又连克十九寨,收复海澄。康熙十八年(1679),刘国轩谋夺江东桥,他击退国轩的军队,升同安总兵。康熙十九年(1680),他率水师攻金(门)、厦(门),郑经兵败,退回台湾。康熙二十一年(1682),他移镇福建兴化,康熙二十二年(1683),随施琅攻台(湾)、澎(湖),连战皆捷,郑克爽降,施琅留吴英镇抚其地。康熙二十四年(1685),吴英入京向朝廷陈述治理台、澎的措施。不久,调任舟山总兵,升授四川提督。康熙三十五年(1696),迁福建陆师提督,不久,改水师提督,“海疆戎务,无不悉力举行”。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南巡,亲写“作万人敌”匾赐给他,又加授威略将军。康熙五十一年(1712),吴英卒于官舍,终年七十六岁,赠太子少保。
吴英在乡时,“敦族睦邻,置义田,赈凶岁”,重修熙宁、宁海两桥,便利行旅,颇为里人所称道。著有《行间纪遇》四卷。
清代吴英(瑛)神道碑亭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