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臣周瑛,字梁石,号蒙中子。莆田县黄石人。因与族人凿渠种莲以居,又号翠渠,颇行于时。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广德(今属安徽)知州、南京礼部郎中、抚州(今属江西)、镇远(今属贵州)知府,四川参政转右布政使。居官近二十载,《明史》称所至“咸(全)有善政,尤励清节(节操高洁)”。先后为明世宗、孝宗所嘉奖,又为百姓所拥载, 建立生祠纪念。“松高倚霄汉,劲节不可拔。愿学山下松,用以养贤德”(周瑛《送陈白沙归南海》)。余研读周瑛传世文集《翠渠摘稿》(下称《摘稿》),考其生平事迹,深感其成功之要领,与其敏于自警自励, 息息相关。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周瑛出知广德州。到任三个月时,因妇人吴氏梦先祖以 “温明”二字付予, 告之“甚善”,颇受启迪,遂将州府公堂命名为“温明堂”,亲笔题匾并作记(《温明堂记》),叙述其始末。
《堂记》称:一日,妇人吴氏夜梦经过祖祠厅堂之下,见先祖困翁在座,吴氏瞻拜成礼,翁问曰:“周瑛何在?”答曰:“在州府公堂。”翁曰:“此二大字,可付予周瑛。此二字甚善。”吴氏展开视之,乃“玉”、“镜”二字。
次日晨起,吴氏便将所梦述告周瑛。周瑛曰:“这是祖庙神灵有话告知我啊!lsquo;玉rsquo;是欲吾温(和)也,lsquo;镜rsquo;是欲吾明(也)。使吾温以接(接待)人,明以处事。这大概就是所谓lsquo;甚善rsquo;之本意吧?”
吴氏问曰:“子(先生)对于lsquo;温明rsquo;做得何如?”周瑛曰:“吾接人,未尝为悻悻(怨恨不平)容(面容,脸色),然因疾恶太甚,见不善则怒,怒则疾言遽色(言语急躁粗暴,脸色突变),而不自知,此有害(损害)于温;处事未尝挟(夹带,参杂)私心,然每别(辨别)是非,或参(参杂)己见,检(检查, 对照)民情物理,或有未合之处,此有害于明”。
吴氏曰:“温不足,而人恶之;明不足而人怨之。恶且怨,祸所集(积累,聚集)也。子其(一定要)慎之!”周瑛曰:“气平则貌(面貌)温,心虚则理(道理)明。自今以往,吾当养吾气而使之平,庶(希望)不害于温;廓(开阔)吾心而使之虚,庶不害于明。不然,就是个勇于违背祖训,而贪求祸害州政之人也”。
于是,周瑛以“温明” 二字题写州府公堂的匾额,并作《温明堂记》, 记述其事,用以自警。
周瑛从妇人吴氏夜梦先祖讬付温、明二字,敏悟先公欲使其居官“温以接人,明以处事”。进而检点自己接人处事时,温、明之善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养气”的改进措施,使之气平心虚,以求不损害温、明的祖训,不遗祸于州人,又以温明题公堂之匾,借以自警。由此可见,他是个明于事理,有自知之明,严于自律,敏于自警自励之臣。其以温明为公堂题匾,并非装潢包装之类的政治手腕,或廉价承诺,而是决心作为自己立身处事之准则,居官治政之行动指南,不啻铭刻心中的庄严政治承诺。
从周瑛在广德执政九年的实践看,他是切实履行“温明”的执政方针。他在广德州任上,兴文教,绝淫祠,减赋税,诫尚鬼陋俗,严禁生女不养恶习,为史志所津津乐道。如杨廉所赞:“谄鬼有辨,训民有录,乡有保伍,庠有教育,多多善政,不一而足”。他在接到调任南京礼部之命,赋诗回顾掌管州政十载,“横琴弹古调,曲短意有余。徴声清以厉,宫声宽以纡。”徴、宫均为五音之一,一清厉。一宽纡,实为“温、明”之同义语。所谓“横琴弹古调”,是指古人为政,倡行宽猛相济之道。朱熹认为此说未尽道理,自谓欲以宽待君子,以猛待小人。周瑛得其说而推行之。
总观周瑛居官所为,集中到一点,就是以民为本,明辨是非,施之以爱,即以温明安民。恰如周瑛多年后回顾广德之政所云:“始瑛作州,无他伎俩,但求免得罪于百姓而已。”(《复广德刘太守介夫》)。他在《寄(抚州)太守鹤洲兄书》中,更加明确提出:“政无善恶,安民者为善政;法无当否,便民者为善法。”(引文均见《摘稿》卷五)将安民、便民作为衡量政务得失的最高准则,不可不谓真知灼见,切中执政之本质。与其所倡导的温和清明风格,是完全一致的,亦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证,周瑛以温明题匾自警,确实是至诚睿智之举, 并能信守诺言,身体力行, 必然收到实效的。
不可不谈周瑛妇人吴氏。因资料欠缺, 所知不多。据周瑛自述,是为继娶之妇,莆田县人,与初娶镇海卫(福建漳浦)陈氏,均封宜人(明代五品官,妻、母均有封号)。从周瑛所记所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知书明理之辈。因此对夜梦没有一点疏忽,次晨起身即作为一件要事奉告夫君;在周瑛阐发温明之训“甚善”时,又能发问、启发夫君对于温明做得如何;而在周瑛检点温明时, 自感接人见不善则怒,而不自知;处事或有参杂己见,有未合民情物理之处,更是截然指出,温明不足,致人恶人怨,以至积聚成祸的危害性,促使周瑛进一步思考改正措施,养气修心,以期不损害温明。充分表明,她并非一个囿于家庭琐事、不问政务之妇辈,而是一个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关怀丈夫事业的贤内助,实属难能可贵。否则,是很难生出如此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梦事,并在向丈夫说梦过程中,亦难于连发高见来。
噫! 这位五品官之“宜人”,可亦真是宜人也。 (阮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