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以“头”为通名的莆仙地名
【发布日期:2011-02-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莆仙方言里,“头”可用作地名通名,加在名词后,表示“附近”、“旁边”,如柴桥头、井头、沟头。“头”的这个意思与表示第一的“头”、与表示物体顶端的“头”不同,当然也与作为后缀的“头”不同。
根据1998年出版的“莆田市地图”(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全市共有90多个以头为通名(名词+头)的地名,当然更小的地名也用,可见这是个地名常用字。这一类地名常反映当时当地一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这一类地名中,与“头”相结合的词往往反映现存或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景观。
今涵江区国欢镇有塘头村,据考证,唐贞观年间开挖的用于灌溉的颉洋塘,就在那附近。《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莆田县城“东北四十里有颉洋塘”,木兰陂建成后被填掉。但塘头这个地名流传下来,迄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附近还有塘边、塘西,颉洋塘可能就在这三个地方之间。黄石镇也有塘头,在横塘村附近,唐代在那儿挖了横塘。这些地名使我们想象那时的泱泱大水塘以及劳动人民引水灌田的情景。
唐代涵江人民围海造田,发展农业。他们筑陂坝挡海水、挖塘蓄水灌溉、建涵洞排涝,当时人们称涵附近地方为“涵头”,渐渐成了地名(至今仍然有人这样叫),后来雅化成涵江。俗话说“涵江二十四铺”,涵江自古就是商贸中心,人烟稠密、聚落多。同样,埭头(地名)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筑埭造田的历史。这个埭与埭里(地名)的埭读音不同,可能在当时指挡海水的土坝。
木兰陂是宋代莆田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人民。附近的陂头村与木兰陂同在,看过了多少回木兰春涨和清清溪水流进南北洋平原。东圳水库是我省大型水库之一,水库拦河大坝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是水库的核心工程。其附近的地方就叫坝头。大洋乡也有坝头村。
“沟”是木兰陂的渠系工程,引木兰溪水灌溉兴化平原,两岸水田片片,村落相望,城厢区沟头村,就在沟畔。又如黄石镇、新度镇都有沟尾头自然村,分别靠近一条沟的末端。人们说“沟边头”,指的是沟渠(小河)岸边。
涵江有陡门头,附近有宋代建的端明陡门。
以桥头命名的地方很多,意思是桥的附近,不是桥的一端。仙游赖店和莆田城郊都有柴桥头,说明古时候木桥较多。涵江有新桥头,是繁华的街市。黄石清前小桥头村,附近有始建于元代的普照桥(又称小桥)。西天尾有大桥头村。
井头即水井附近,城关有井头巷,西天尾镇、灵川镇都有井头村。
荔城旧时有“九头十八巷”,九头是:观桥头、衙桥头、社桥头、洞桥头,都在桥的附近;水关头,附近有旧时的东水关,可通舟;河头,在小西湖之下、兼济河的河头;还有市头、井头、水窟(水坑)头。
以上地名除水窟头外,指称的都是人文景观。也有指天然景观的,但比较少。如海头泛指沿海,俗话说“天边海头价”,意思是商品在产地与外地的价格差不多。灵川有海头村,面向湄洲湾。又如涵江附近有哆头,哆是“礁”的俗字,那地方过去有礁石,是海洋的一部分。再如黄石有下江头村,坐落在木兰溪下游。因为旧时也称溪为“江”,三江口就是溪流的入海口。还有,莆田城郊有潭头桥、仙游石苍有潭头村,说明附近有潭。溪、沟都有潭,像一个大坑,比附近深得多。即使遇上大旱沟水断流,沟潭也不会见底的。 (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