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乾隆有没有在铺尾龙津社过夜
【发布日期:2011-03-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涵江区涵东铺尾有一座龙津社。笔者家距铺尾不远,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说:“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到铺尾龙津社里的地板上睡了一夜。乾隆要睡觉时,找来寻去始终找不到枕头,忽然看到龙津社里有一尊一尺多高的木雕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于是就把土地公拿来当枕头。因乾隆是千万人之上的皇帝,乾隆的龙头枕在木雕的土地公身上,土地公敢忍不敢言,结果被乾隆的龙头压了一整夜,整个脸被压得彤红彤红,因此龙津社里的土地公的脸是红的。其他土地公庙奉祀的土地公的脸不是红的,这个故事莆田人人皆知。”
(一)乾隆下江南起始时间及路线
笔者查阅了中国历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之一《清史稿·本纪·高宗》,发现乾隆下江南前后共有六次,其时间分别是:
第一次为乾隆十六年(1751)春正月庚子。
第二次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正月甲午。
第三次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正月丙申。
第四次为乾隆三十年(1765)春正月戊申。
第五次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正庚辰。
第六次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正月丁未。
《清史稿·本纪·高宗》记载:“(最后一次三月己亥下江南),上幸海宁州祭海神。以福建钦赐进士郭钟岳年届一百四岁,来浙迎銮(按:“銮”是皇帝的代称),赏国子监司业。庚子,上幸尖山观潮。阅视塘工。辛丑,上幸杭州府。癸卯,上诣圣因寺祭圣祖神御。戊申,上阅福建水师。(按:福建水师往浙江受乾隆君检阅)。庚戌,上自杭州回銮”。
史实是,乾隆六次下江南都是从北京出发到杭州止。福建省志、莆田地方志以及莆田籍福建史著名老专家朱维干著的《福建史稿》等均没有只字记载乾隆下江南到福建。根本没有到福建,乾隆怎么可能到莆田涵江铺尾龙津社过夜呢?
(二)龙津社从后度迁建铺尾时间考
《兴化郡城记》记载:“西园后度龙津铺,厚度(后园)群凤朝阳坊、观音亭、三门井。西园龙津系街面,与铺尾连接,陈氏祠、石龟兜止。”
《兴化郡城记》记载:“新牌铺,铺尾魏爷庙。”
后度一个乡分西园、后园,今称前龙、后龙均属“龙津铺”。因此以龙津铺之名命名本乡的社名叫“龙津社”。而铺尾属新牌铺只有“魏爷庙”没有“龙津社”。
笔者藏有龙津(后度)明朝阙下林姓的拓片即《明故文林郎虚溪公圹志》刻记:“考林姓,讳大槐,字茂德,号虚溪hellip;hellip;公始家涵(江)之龙津(后度)。曾祖绍和hellip;hellip;”。现今后度还有一座龙津阙下林大祠堂。
清代木版印《兴化府莆田县志·建置》“二烈祠”条记载:“延寿里涵江亦有二烈祠,则嘉靖元年(1522)知县雷应龙改龙津社(笔者按:原明朝时的龙津社在后度)而建也hellip;hellip;壬戌寇毁”。
显而易见:原建在后度的龙津社在明嘉靖壬戌即嘉靖四十一年(1562)被倭寇焚毁不存在了。可是,199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涵江区志》第709页“龙津社”条和2001年出版的《莆田市志》第2480页“龙津社”条其中一致记:“(龙津社)现存建筑是明代重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修”。
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记都不是历史事实,其证据(1)《兴化府莆田县志·建置》明明记载:龙津社“壬戌寇毁”。任何莆田地方志或资料、史料等都没有记载明代重建龙津社。(2)二《志》一致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修龙津社。这亦不是历史事实。其物(文物)证是:前几年铺尾龙津社全部拆掉成了平地,笔者到龙津社去看那根大正梁,大正梁上清清楚共14个大字:“乾隆伍拾贰年岁次丁未阳春重整”。大正梁至今还在。
二《志》均歪曲事实把“重整”篡改成“重修”。重修、重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2000年1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重整”一词的解释是:“被砍坏后,重新恢复使完好”;什么叫“重新”呢?《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从头另行开始”。可见,“重整”就是重建毫无疑问。
至此,强有力地证实:龙津社原创建在后度,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被倭寇焚毁,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始迁移到铺尾重建。
从上面出示的《清史稿·本纪·高宗》可获知:乾隆第六次(最后一次)下江南,时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而铺尾龙津社始重整(重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这就是说,乾隆最后一次下江南返京后,再过三年铺尾龙津社刚刚重整(重建)。换句话说,乾隆最后一次下江南时,铺尾龙津社还未重整(重建),龙津社是不存在的,乾隆怎么会到铺尾龙津社过夜呢?
综上所述:乾隆下江南到莆田涵江铺尾龙津社过夜,不是历史事实。纯属好事者无中生有编造出来,没有半点历史意义可言。 (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