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委员长陈至立
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13位副委员长。三位女副委员长有国务委员陈至立当选上。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研究员当选上副委员长。当时全国激情迎奥运,她任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北京奥运村长等,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尽心尽力,为祖国赢得荣誉和尊重。2008年10月第十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选陈至立当全国妇联主席。她大力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切实让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至立出生于革命之家。1926年党中央介绍廖华回家乡莆田创建党组织,第二年到仙游建党组织后,陈至立的父辈三兄弟读中学时就先后参加革命。1930年邓子恢化名老李,任省委巡视员兼闽中特委书记,因他是龙岩人,听不懂莆仙话。至立伯父陈英任邓子恢的翻译和抄写等工作,并多次捐助活动经费。1934年陶铸的胞兄患较重的胃肠病,藏在仙游城关竹椅巷陈家治病半个月多。医生是至立祖父陈德器(名中医)及其儿子陈鸿藻(建国后任仙游的卫生局副局长、县医院副院长、二、三、四届县政协副主席,是陈宜瑜院士的父亲)。父子俩中西医结合为他诊治,并出钱买药和照料他生活直到康复。陈鸿藻三兄弟在红十字医院时,该院成为莆田中心县委的交通站;仙游县委的会议室,设在产科楼地下室;莆仙地下党的免费医院;多次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1946年至立父亲陈贤录于厦大毕业后,按闽中地下党领导林汝楠交待,在社会上以职业为掩护,发展地下组织。他和妻女(至立)曾两次平安渡过台湾海峡。1949年2月贤录在台湾接到闽中游击队通知,3月从高雄回到莆田,跟林汝楠政委会面,任司令部民运科长兼机关报编辑。8月莆田解放后的第三天(23日)贤录参加接管“正报”社,任编辑创办莆田第一份红色报纸《莆田电讯》日报。接着随闽中司令部到泉州,紧接着跟老上级许彧青(建国后任福建文教厅厅长、宣传部长、副省长)到厦门日报社任编辑。1950年参加接管厦一中,后任副校长。
至立小时在厦门读书长大。上世纪50年代,厦门作为东海前线,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炮战和空袭的洗礼,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勇敢精神。“文革”前,省重点中学高中女生比初中明显少了。高中生考上大学称为“百里挑一”。至立比别人少2-3岁从厦一中考上复旦大学女生很少的物理系。1964年至1968年她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介质物理专业研究生。当国门打开时,她留下两孩子由丈夫带,踏上越洋飞机,到大洋彼岸去抢回被“文革”耽误了的十几年时间。1980年至1982年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文革”前在校生入党很少。因条件高、要求严。她于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复旦大学学生会女生部部长。她1998年成为首位女教育部长,为世纪之交的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大跨越作出了卓越贡献。
陈至立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未完待续)(郑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