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县尉的儒官气质
【发布日期:2011-05-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县尉虽以警捕治安为职,然亦不乏关注、热心社会公益的“份外事”者。史志记载宋代仙游两位县尉,兴学化民的感人事迹。
南宋咸平元年(998),泉州人段全调任仙游县尉。到任后即至县西拜谒先圣庙(孔庙)。不意庙堂早已毁圯,仅余庙基而已,圣人像亦不见踪影。段尉儒生出身,深知孔子宣扬尧舜大德之大功,对宋代以文教化天下,闽人贤才辈出而欣慰。面对仙邑孔庙的荒废,段尉感慨万千,当即决心新建孔庙。不巧,惊闻先人之丧,不得不延后之。
咸平四年(1001)秋九月,段尉守制服满上任。鉴于县西孔庙已经亡废,且选址亦不适当,故决定在县治东南的一片闲田上重建。于是,段尉召集主吏、匠师,宣布重建蓝图,强调:“楹欲广(广阔),栋欲隆(高起)。我为不朽之事,尔用大壮(广大雄壮)之法”。“于是吏受命,匠受指。率士以义,士悦其施;使民以时,民乐其力。一唱而众材备,再鼓而百工毕会”。择时十月五日开工,次年三月竣工。“外观中检,率(规格)如始意(原先构想)”。由于事合民意,选准时机,故人心齐、效率高、工期短、质量好,符合原先设计创意。包括前殿后堂、左右廊庑,殿有孔子及四科门人塑像。又按新任莆宰、鲁人梁象传自山东兖州孔庙七十弟子像,与自己珍藏的《三礼图》(唐人古画),作七十二门徒像。建桥植栏,造“游圣亭”、 “移风厅”,作“日新” 、“中鹄”二亭。这种规制,当时四方郡县是很少能够达到的。三月九日,段尉率县令、主簿备三献之礼,宣告孔庙落成。又于移风厅大奏礼乐,让民众观赏,盛况空前。段尉还亲自撰写庙学记。叙述重兴庙学始末,刻文于庙碑。为了仙邑儒学的振兴,可谓殚精竭虑,尽力必成,功大意远。仙邑人士欢曰:“在此做官者,前所未有也”。因其花大力兴学劝教,仙邑的儒雅科第始盛。以至二三百年后,人们议论儒学时,总是提及段尉之功。志称赞段尉“扶植风教,作兴士类,邑人慕之。”
另一是北宋仙游县尉凌景阳,拔助蔡襄兄弟读书故事。据《仙溪志》,凌景阳为仙游县尉,一日于近郊复验公案,一道士带二童子前来围观。童子眉目清秀,精神爽拔,景阳问:“童子为谁?”道士言:“农家子,姓蔡氏”。问:“读书乎?”曰:“未也”。二童子即蔡襄与蔡高哥俩。凌尉公事毕将归,告戒道士传话蔡家,把孩子送至县邑,将亲自教其读经。果如所愿,蔡氏兄弟日益长进不已,如同老学者。凌尉秩满将离仙邑时,又带二人去郡城,拜托太守安置于郡学督课之。其后,蔡襄与弟俱擢进士第,出自凌尉公督发其读书的。《兴化府志》、《闽书》及一些蔡氏谱牒亦录此说。《兴化府志》评论称,尉职为捕盗,景阳为尉,“乃肯造就后学如此”。蔡襄后为一代名臣,勋业满天下;蔡高官虽终于县尉,号为神明,“皆(凌)景阳培养之力也。夫称人善(有道德)必本其师友。”
今有论者因未见蔡襄本人提及其事,且故事时间、地点、家境等,亦与蔡襄家世有抵触之处,而存异议。同时又称,凌尉于蔡襄中乡举后,爱其才学,遂引至江苏江阴岳父葛惟明处,从学三年。因蔡品学兼优,将季女许配之。天圣八年度(1030),蔡襄自江阴徒步进京赶考,一举登第,旋返江阴与葛清源完婚,与凌尉成为连襟。(《蔡襄青少年时期考略》)。尽管二论大相径庭,但凌尉对蔡襄的引师课学,则异事同归,一致肯定凌尉对蔡襄早年学业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为其举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多家史志有记,不宜轻易否定。
黄岩孙作为仙游县尉的后来者,不但将凌尉慧眼识才、促学成材的帮故实,载入县志,又将此事同其后段全县尉新建仙游儒学的善事,一并写入《仙游县尉厅记》,认为蔡襄最终成为庆历名臣,“系一尉教诲之力”。盛赞:仙邑县尉“不局(限)于其职(指本职警捕)之中,而行其志于其职之外(指兴学促教),可不谓贤乎哉!”又将尉署的书堂命名为“思贤堂”,藉以追思段尉兴学教民之功,凌尉挈(提携)民就学之德,洗涤世俗对县尉“位卑事俗”的偏见,并劝告后来之官者追随其贤。可谓语重心长矣。
黄尉的《厅记》不但为段、凌二尉报功颂贤,更对一县之尉如何立功建业,提出深刻见解。指出:县尉之职,虽卑凡俗,“然事俗而不自为俗者,学充于事也;官卑而不自为卑者,人大其官也。故有都三公而飘忽如烟埃者,亦有屈一尉而震耀随日月者:顾树立何如耳!”意思是,县尉之职事虽凡俗,但自己不视为俗,是因为将学业充实至职事中;官虽卑小,但自己不视为卑,而要靠自己把官做大。因此,京都三公官虽大,亦有像烟尘一样飘忽消失的;亦有屈身卑职的县尉,却与日月争光震耀。只不过看自己如何建树,能否奋发有为罢了。道出县尉们成功的诀窍。故南宋资深老臣、仙游县人陈谠曰:“(县)尉职之为难,非有才识,莫称(称职)厥(其)官。”(《仙游县尉厅记》)。《兴化府志》论曰:“尉职在于捕盗,若(庄)梦说专心本业,固得(得职,称职)之矣。至于段全留意学校黄岩孙用力文事,尤见其材之巨而职之能兼也。”上文所举青史留名的莆阳县尉(包括几位外地籍县尉),无论守职警捕,或是热心职外文教无不自励自强、奋发有为的结果。 (续完)(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