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闽中红旗不倒
【发布日期:2011-06-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2001年成为民政部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雪泥/摄

福建省中部地区俗称闽中。莆田是闽中党组织的发源地,在大革命时期,它与福州、厦门并列为福建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三个地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闽中这个地区的创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其领导的革命斗争范围也由小到大,不断扩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莆田一批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学生在大学里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并于1926年2月建立了隶属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支部——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由陈国柱任支部书记。同年3月,陈国柱赴广州参加大革命工作,莆田支部工作交由陈天章(今涵江区人)负责。
在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工农运动如火如荼,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斗争浪潮,基层农会组织发展到300多个,拥有会员20万余人。国共合作也十分融合,有力地推动了莆田地区革命的蓬勃发展。大革命失败后,莆田地区的革命形势一度处于低潮。面对挫折,莆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屈不挠,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持斗争,并于1927年12月建立了中共莆田县委。次年3月,又在莆田澳柄山区(今属涵江区)成立了莆田游击队,陈天章任队长,黄经芳任指导员,成为闽中地区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在莆田澳柄成立,团长黄琬、政委陈天章。是年11月,中共莆属特委(俗称闽中特委)成立,其领导范围即由莆田发展至仙游、惠安、福清。同时,莆田红军207团改编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12月9日,成立莆田外坑(今属涵江区)苏维埃政府,宣告莆田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
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闽中特委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闽中儿女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创建了闽中游击革命根据地,成为南方8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15块游击区之一。
“西安事变”后,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闽中工委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在莆田的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闽中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第80师独立大队(后改为特务大队)。在整个抗战期间,莆田地区各种抗日组织应运而生,各种抗日救亡活动遍及城乡。1943年,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莆田成为全省抗日反顽斗争的指挥中心,兴化儿女为保卫省委机关和抗日反顽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全面内战。莆田人民积极开展爱国游击战争。1947年4月,组建了闽中游击纵队,转战莆田、仙游、永春、南安等地。1949年春,在莆田大洋(今属涵江区)建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成为闽中地区党和军队的领导中心,其领导范围逐渐扩大到现属于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5个地市管辖的近20个市县的党组织和游击队。同年8月,闽中游击支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先后解放了莆田、仙游以及闽中各县。莆田人民经过20多年的流血牺牲,终于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涵江原是莆田的商业重镇,今日涵江的北部山区曾是闽中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的火种在这深山密林中点燃。鲜艳的红旗在这崇山峻岭间飘扬。老区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火把,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元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竖起一座座丰碑,留下一处处革命史迹。(未完待续)(白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