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碧血丹心为人民
【发布日期:2011-06-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哲理钟楼因中共莆田第一个党组织在此诞生而闻名遐迩 柯家聪/摄

陈国柱(1898—1969年)字继周,参加革命后多次更名,曾用廖华、谷榕、梓植、王永福等名。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坨村人,是中国共产党福建早期组织者之一。在中学时期,他就参加护法斗争和“五四”运动学生运动,1921年考入厦门大学,1924年随进步学生转到上海大厦大学就读,当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接受党的派遣,回到福建莆田,在母校哲理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培养革命骨干,陈天章、陈兆芳等一批热血青年成为坚定的革命者,莆田红军游击队的领导者。1926年2月,陈国柱在哲理中学钟楼建立中共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任书记。3月到广州参加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三团第三营党代表。7月,党中央又指派其回福建领导大革命运动,接应北伐军入闽。1927年4月因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陈国柱秘密转赴武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又被派回福建领导地下工作。1927年11月,组织建立中共仙游县委任书记。12月,任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1928年5月在领导开展反烟苗捐斗争,因被国民党驻军秘密通缉离开莆仙,到上海党中央工作,历任沪西区委秘书长,组织部长,法南区委宣传部长,上海工商联合会宣传部秘书。
1929年底,因参加工人集会被捕,1931年2月出狱后,回上海任沪西区委任组织部长,全国互济会组织部长兼党组委员。不久调往北方,先后在北平任书记和天津市委常委。1933年夏任河北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济会书记。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他才获无条件释放,由周恩来、董必武决定调入新四军,参加前委工作。1940年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先后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同年调东北工作,历任辽宁省委教育厅长,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员会主任,关东行署委员兼文管会主任。1949年随军南下福建,解放后任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副厅长。1951年调任中央文史馆办公室主任兼政务院参事。1954年任国务院参事。陈国柱作为中共福建早期组织者之一,为莆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为党为革命转战南北,以“每饭不忘民也者”而奋斗毕业。
陈国柱孪生胞兄陈国桢烈士(1898—1948),曾用名陈亚清,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担任军委联络工作。在厦门两次劫狱斗争中,陈国桢以《商报》主编名义,掩护同志出狱。1934年由党派赴上海、苏南各地开展革命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国桢与陈嘉庚在星州(马来西亚)组织“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会主任,仍兼《闽侨月刊》编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共公开活动,他与陈嘉庚先生合作组织“抗日会”,星州沦陷后,陈国桢化装转移仍坚持地下斗争。在新加坡主编《白虹月刊》等革命刊物。1947年间由南方局驻香港办事处派他到闽、粤、赣边军委党委工作,同年由区党委、派到闽南地委工作。陈国桢同志在云霄以经营米店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由于叛徒出卖,陈国桢与汤崇兴两位同志同时被捕,汤崇兴烈士就地被枪决,陈国桢于1949年被押解龙岩,在狱中历经酷刑,坚贞不屈。1949年6月在龙岩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壮烈牺牲。
陈国柱、陈国桢兄弟对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艰苦的斗争年月,赋诗言志。陈国柱兄弟诗集《碧血丹心集》正式出版后,郭沫若称为“今之诗史”。陈国柱于1969年8月在北京病逝,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林金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