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度尾刘扬清先生故居
【发布日期:2011-07-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台湾《中兴日报》采访主任刘扬清先生故居坐落在莆田市仙游县度尾剑山村三般店一条古老的街巷上。故居为传统的山区两层民房,单间面连厝,前后二进土木结构。厝前,一条铺满鹅卵石的乡村小道,蜿蜒伸向远处,道旁间植一些果树,不远处有一口水井,井水很浅,从水井沿四方带榫的形式可从判断其掘建年代至少在明代以前。故居坐北朝南,背后是高如屏障的屏风山,翻过这座大山就是永春、德化县境了。
刘扬清,1926年2月16日出生在三般店一户普通的农舍。刘氏远祖可追溯至唐代参知政事刘洎。元代战乱,有刘氏远祖刘诚甫自莆田涵江始迁入仙游县,卜居紫帽山下亭桥,筑桥修路、建村立寨,成为刘氏家族仙游度尾剑山的一世祖。刘扬清的曾祖父刘汤授(十八世祖)、祖父刘兆庆(字光彩,十九世祖),俱在清咸丰年间考取秀才,成为仙邑山区有头有脸的名人,当时乡里流传:“汤授生公彩,父子双秀才”,成为佳话。
抗战时期的1941年,地处仙游、永春、德化三县交界的山区也遭遇到自然灾害,那年农历七日,家家都断了粮,生活极其艰苦,刘扬清的母亲郑氏田厝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第二年的寒冬,山区下了一切罕见的大雪,刘扬清的父亲刘波再患重病,无钱医治,也撤手人寰而逝。刘扬清的大姐秀凤早嫁外乡,家中只留下刘扬清的大哥祖锡、二哥祖标、年幼的小妹水治及扬清四人。为了混一口饭吃,刘扬清大哥祖锡被乡公所抽去当了壮丁,不久,又要抽二哥祖标去当兵。此时,刘扬清己长成一位十七岁的青年,血气方刚的他自感才痛失父母双亲,又将兄弟分离,命廷多舛,激奋而起,决意替二哥从军。1943年正月刘扬清毅然报名莆永师管区模范队,当一名学兵。当年6月1日,军训毕,考取了宪兵队,开赴抗日前线。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3月12日,刘扬清服役的部队由福州开赴台湾接收,恰巧,刘扬清的大兄祖锡当时也随其警备旅进驻台湾,兄弟意外地在台湾宝岛相遇,久别重逢,分外欢喜。1948年,刘扬清通过自学,考取了宪兵学校,更可喜的是新学员都回大陆,集中在南京受训。可惜,刘扬清在南京受训的这一时期,刘祖锡不幸病逝于台湾,噩耗传到南京,刘扬清如针刺骨,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1949年春夏之际,刘扬清随学校搬迁到广州,8月,再迁入台湾。1956年12月19日,刘扬清与台北市林口文姑娘结成伉俪,他们育有四子:长子群雄、次子林传、三子兴汉、四子镇国。后来,刘扬清先生从部队转到《中兴日报》社,当任采访主任,直至退休。
1991年,祖国大陆开放之初,刘扬清先生就携太太林口文重返阔别四十六年的家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末改鬓毛衰”, 家乡的巨变,亲人们一个个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深深地震撼刘扬清先生的心坎。在度尾剑山,刘扬清先生祭扫了祖坟,拜谒了刘氏家祠。这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祠堂,堂中灵台上供奉着刘扬清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一位在外游荡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赤子,终于踏上祖先们辛勤耕耘的黑土地。自此以后,返乡之心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1995年、1996年,hellip;hellip;,刘扬清一次次踏上返乡之路,而且,他把自己积攒多年的俸薪八万多元捐赠给祠堂。1996年祠堂竣工举办祭祖仪式,刘扬清先生己是七十高龄之人,却不顾路途劳累,搭飞机、坐船、乘客车、急匆匆直赶赴三般店刘氏祠堂参加活动,令家乡的族人无不唏嘘赞叹。刘扬清先生还多次捐资盖村小学,并倡导其他在台人员为剑山小学捐资。刘扬清先生前半生为生活奔波,后半生为家乡建设奔忙,此种善举,一直在家乡父老中传颂,乡亲们建议,要把刘扬清先生的故居、刘扬清先生早年成长的刘氏祠堂申报为涉台文物,作为农村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春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