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郡太守风徽
【发布日期:2011-08-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明代兴化知府的任期,一般为四年,较宋代较为稳定。尤其明宣宗、英宗朝以后,多名知府连续任职五年以上。余灵于宣德十年(1435)来知,至正统七年(1442)卒于任上,任职达八年之久。天顺元年(1457)来知的给事中潘本愚(广东博罗人),成化二十年(1484)来知的丁镛(字凤仪),任职均达七年。
岳正任兴化知府五年,笑视非议,连续兴建一批惠及民生的桥梁、水利设施,仅路桥达九座。因触犯豪绅利益,被毁谤而提前致仕。五年政绩,泽披民生五百年!
官员的作为,固然同任期有关,亦不可拘泥于时日之短长。南宋末年,莆田人、参知政事陈文龙(字德刚),受命为兴化军知军,死守孤城,坚持抗元斗争。因叛将出卖被捕,守节拒降,以身报国。文龙叔父陈瓒(字瑟玉),时为兴化军通判,曰:“吾侄不负国,吾当不负吾侄!”即募集义兵,收复兴化城,受命以通判权知军职。元兵破城后,陈瓒率众巷战,杀敌千余人,终寡不敌众,壮烈殉国。陈氏叔侄二雄,受命于国难之际,出任兴化知军,坚守汉民族气节,舍身报国。其任期虽短,却将一生报国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莆郡太守的一面旗帜。
三曰:去向有别。
莆郡太守离任后的去向,除罢职、致仕及病故外,主要有三条:一是归朝回任;二是提拔路官。宋代多名擢任本路诸司的相应职位,如漕司(即转运使司,掌一路财赋与转运,兼官吏监察)之转运判官,仓司(即提举常平司,掌赈灾与专卖事务)之茶、盐公事、市舶,宪司(即提点刑狱司,掌司法、监察事务)之提点刑狱公事等;三是移政他地。如宋陈龙辅为 避亲政知袁州(今江西宜春),江常移知建州(今福建建瓯),林栗、陈韡分别改知、移知剑州(今福建南平)等。
南宋杨栋与陈韡等人,是莆郡太守中,少数进入朝廷权力中枢者。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今属四川)]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第二名。淳祐二年(1242)以枢密院编修官来知。任职仅一年,迁福建提点刑狱,寻加直秘阁兼权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职务更动频繁,屡起屡罢,历任太子詹事、工部侍郎、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等职。宝庆三年(1227)来知的陈韡(字子华,福州侯官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不数日即改知剑州,因捕盗有功连连擢升,历任江西安抚使、工部侍郎、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二人都是宰相级的。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陈恭,字孟起,以举人出任兴化府通判,后升工部郎中,超拜大理寺少卿。正统,景泰间为工部尚书。亦是一位幸运者。
有趣的是,南宋崇安人刘子翚(字彦仲),学者出身,以父荫补官,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任兴化军通判。为政务存大体,诚心爱心,劝民兴行。以“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明代处州景宁县(今浙江云和)人潘琴(字舜弦),于成化八年(1472)出知兴化府。为人有志学古,端方静定,笃于自信,视个人去留进退平静轻淡。入觐时,自动陈述体致之事。
四曰:学行可尚。
莆郡太守,多数为进士出身。南宋知军陈文龙,为状元,明知府岳正为探花,宋知军杨栋为榜眼。不少人博学知书,嗜学好修,学养较为深厚。宋知军廖刚,以进士起家,与著名学者杨时相友善,学术醇正。宋通判刘子翚,学问深博,学者称屏山先生。朱熹入门时,授朱熹以入道之诀。宋知军杨栋,离任后得以大用,同其深厚学养分不开。其为学本于周(敦颐)程(颐)理学,负海内重望。杨栋回朝后,尝进对,理宗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说乎?”杨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用之事亲、取友、治凋郡(衰落之地)、察冤狱,至为简易”。
“文章可以润身,政事足以及物”。(欧阳修语)莆郡太守的学行素养,对其治政产生深刻影响。太守们执政中所表现的忠君报国、诚心爱民、清正廉洁等品德,无不是儒家所倡导的“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政治思想。这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是古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与习俗,历代士族精英的政治信念与人生哲学。
五曰:政风特色。
莆郡太守,人才英英,性格各异,如廖刚之至诚,李椿(字崇义)之仁恕,钟离松之谦退,潘畤(字德鄜)之强健,王弼(字延宾)之果断,乌石孙泽(字润甫)之刚毅,周宗璲(字景琰)之倜傥,潘琴之端方,孙呅之质直,姚康朝之平易,吴炎之清介,等等。虽在治政风格上表现有所差异,但在把握政务的价值取向上,则趋于一致。共同特点是,至诚守信,仁爱牧民,重视教化,清廉公正。容另文介绍。 (续完)(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