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兴建利民 ——莆郡太守风徽(三)
【发布日期:2011-09-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明弘治三年(1490),莆郡迎来了一位清廉公正、刚明果断的太守王弼(字存敬,浙江黄岩人)。王守是由时任吏部左侍郎的邑人彭韶推荐,由刑部员外郎来知兴化府。一日,王守会同同知朱海、通判翁理等同僚,前往木兰陂视察。面对宏伟的引水工程,王守情不自禁叹曰:“大哉陂乎!无是陂,是无莆民矣。”众官曰:“公(王弼)于大者固所优为,而于小者亦未尝忽(视),况合众小以为大而又大者,所托以不毁也。公其图之!”意思是,对维修木兰陂,大事固然应当优力作为,小事亦未尝忽视。合众小为大大,使陂有所依托而不毁坏。时莆民方苦于陂坏,闻王守之言,皆自愿献纳田畝的收入为公费。王守于是选择郡人年长有识者主持其事。旧时陂址牢固,至此渐穿,王曰:“涓涓不止,将成江河。”乃命查寻孔穴杜塞水流;旧时陂上流布设长石(俗称石埕)以接水,下流布设长石以送水,减轻水流对陂址的冲击。至此,下流石埕的长石脱落不少。王曰:“此不治,则陂仆(倒)矣。”乃命采伐长石七十余块补益之;旧时南北岸易于崩塌,王曰:“岸崩则祸及陂。”乃命筑岸,先布地牛(地基),乃加灰石,坚固陂岸。对祭祀建陂功臣的协应、升仙二庙,王曰:“是庙当与是陂相终始。今既倾圯,恶(怎能)可以无治?”乃命修治恢复旧观。
王弼此次重修木兰陂,不是在水毁之后的被动补救,而是针对种种易被忽略的隐患主动消除,防患于未然。显示其富有远见,扎实细致,认真负责的政风。莆阳名臣周瑛作《重修木兰陂记》,从哲学的高度上论述王弼修陂治水的做法,曰:“事有败于盛满,而功或成于细微。盛满何败?忽心生也;细微何功?畏心生也。吾每观天下事而究其成败,未尝不重致意于斯焉。”叹曰:“呜呼!盛满者,覆败所自起也;细微者,事功所自起也。(王弼)公戒覆败于盛满,竟事功于细微,使前人遗绪不改,莆人命脉复存。此之为见,岂但治一陂而已哉!”
明代名臣黄仲昭为修复延寿陂作记时,亦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曰:“水利,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畎浍(田沟)尽竭,人所不常见也。因其所不常见,而忽(视)其所其急,常情皆然。前日之患是已(已经过去),岂非吾人所当鉴哉?继自今尚恒虑(从今能够经常考虑)其所当急,而无忽于所不常见之时,则庶乎不蹈前日之覆辙,而其利可永(久)矣。”(《复延寿长生沟水利记》)。
窃以为,忧患意识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亦是深谋远虑的表现。联想时下所闻的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其领导者无不是高度重视,兴师动众,不惜代价开展施救,这当然是必需的。究其事因,则多是平时敷衍塞责,疏于管理,乃至玩忽职守所致。此辈往往“深入”于会议之上,“重视”于文件之中,作风飘浮,工作基础薄弱,故易为天灾所诱发,难免垮堤溃坝,贻害国家与人民,多是人祸甚于天灾也。正如南宋名臣刘克庄所论:“余闻物之成坏存乎数,虑之疏密系乎人。三板之城,可以不没;千丈之堤,有时而溃”。(《重修太平陂记》)他是针对南宋太守曾用虎,在重修太平陂之后,又建立日常护坡制度,落实人员与经费,以利及时清除陂患,确保陂水长流的做法,称赞:“(曾)公之虑远乎哉!”并道出同样富有哲理的高论。与周瑛“忽心”、“畏心”与“盛满覆败”、“功成细微”之论相为呼应,实为宝鉴矣。 (续完)(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