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白塘秋月
【发布日期:2011-09-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白塘位于涵江区南郊的洋尾、上梧、镇前三村之间,是一个天然的湖泊,其水域面积达三百多亩。
古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滩涂,自唐代始,百姓便不断在此围海造田,引来木兰、泗华、石盘诸水灌溉田地,至宋代已成为连片的北洋平原,而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则汇成一片湖海,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白茫茫,人们称之为 “白水塘”、 “白塘沟”,后简称为 “白塘”。白塘之水灌溉周围三千八百多亩农田,每到夏秋,稻浪滚滚,因而白塘成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南宋初,居住在白塘洋尾东墩的李富与西墩的李富第三子把此湖泊作为放生池,并在沿岸兴建亭榭楼阁,种植奇花异木,从而成为一片 “水上公园”游览胜地。
李富字子成,号澹轩,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系唐宗室江安王李元祥的后裔。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金兵南侵,临安失陷,宰相李纲致书李富,要他募兵偕同韩世忠北伐,恢复中原,韩世忠也劝李富举兵勤王,于是李富捐献家财,招募兴化义兵三千,自白塘乘船北上抗金。船队刚进入兴化湾,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恶浪滔天。危急中,李富率义兵跪在甲板上,祈求妈祖保佑。顿时云开风息,海上浪静。李富率兵抵达前线后,配合韩世忠兵马突破金兵包围,收复建州,又攻克大仪,屡建战功。宣抚使张渊很赏识他的才能,荐他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后他因受主降派秦桧的压抑,便辞官解甲返乡。李富回乡后,在白塘畔办学讲学,在浮屿兴建妈祖庙,崇祀妈祖,还在莆田境内捐建大小石桥三十四座。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举南侵,次年,卧病在床的李富闻知宋军节节败退、前线告急的消息,一时愤慨气绝,终年77岁。人们为了纪念李富,在白塘畔洋尾村建李富祠(又称李制干祠)。该祠在明清均有重修,今又修葺一新。祠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二进,由过厅、正殿组成,保存明代建筑风格。祠内藏有《永思堂碑 》石刻,明代刑部尚书林俊撰文,陈寿征篆额。此外祠内还保存有 “白塘科第”横匾,以及李纲、文天祥、郑岳等历史名人的题词。李富祠现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塘自古是中秋赏月的好去处,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邑人、旅居台湾的李嘉谟在《莆田二十四景·第十七景白塘秋月》中云: “中秋节届,波静潭清,白云连野,碧月接天,梧桐树影,蟋蟀虫声,浅寒浮蟾桂,碧影露嫦娥,秋夜郊虚气象,以白塘为最能凝情之处,故又称注月池,邑人多泛舟其中,或远从十数里外,摇橹买棹来湖者,船设方桌,对酒吟歌,举杯望月,携伎呼朋,或三五,或成群,通宵弦管,岸上戏文,隔帆杯箸,游艇之中,放浪形骸,自成天地,其于尧天舜日升平之时,始有如此游观之乐。”诚然中秋佳节,能与家人或友人泛舟湖上,看一轮明月高挂天上,听四周丝竹管弦,犹如置身于 “仙境琼瑶”之中 ,定然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清代邑人、明宏治十二年(1499)兴化知府陈效游白塘时有首诗曰:
天上归来五亩宫,湖头亭子恰相容。
门迎兰水三千丈,兴入壶山几百重。
花径落红时雨霁,竹林分翠晚烟浓。
个中便是神仙乐,肯放高怀到赤松。
清代邑人、大理寺卿郭尚先有首 《白塘秋月 》诗云:
晴波皎洁挂蟾光,照彻清宵漾白塘。
玉镜平铺秋浦阔,银河远浸夜珠凉。
杯邀皓月明千里,露湿蒹葭水一方。
有客吹箫移桂棹,潜蛟舞罢影茫茫。
从前人的诗中可知中秋的白塘景色是如何之美,游客的心情是如何之欢,而如今的白塘每到中秋节,沿塘各村点灯结彩,社戏笙歌,车鼓妆阁,热闹非凡,而四方游客更是趋之若骛,多达上万人,或泛舟湖上,或闲步岸边,个个流连忘还。
改革开放新时期,涵江区政府把白塘列为重点风景区,在岸上广植荔枝树,重修了浮屿上的天后宫,又增建亭、台、榭、廊,其中三座亭分别命名为秋月亭、映月亭、揽月亭。此三亭皆有联,分别是:“平分秋色,天无私意;良宵圆满,月见多情。” “几度飞觞,人生百岁;一塘映月,景胜三潭。” “太白西江,登舟吟咏;东坡赤壁,揽月邀游。”此三联皆紧扣 “月”字,实乃绝妙好辞。
跨进新世纪后,白塘景区进一步绿化、美化,只见湖畔又种植了成片的柳树、桃树、木棉树、刺桐树,还有遍地的杜鹃花、四季桂、黄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等,若是春三月来踏青,则是春风拂面,垂柳依依,满目绿树碧水,到处姹紫嫣红,景色十分宜人。白塘已成为融自然风光、古迹、人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正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陈金狮)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