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黄道周祖籍、世系辨析
【发布日期:2011-10-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3、黄道周派出莆田巩溪黄。
莆田巩溪黄氏,自黄岸五世孙黄巘在莆田广业里巩溪开基后,至黄岸的第十一世裔孙黄中庸,宋皇佑癸已进士,始从巩溪迁兴化军城(即现今莆田城区)雷山巷,至第十四世孙黄丰(登宋隆兴癸未进士)。由军城黄宅始迁莆田广化寺附近)。黄丰生子二,长子名黄焘,登宋淳熙丁未进士,次子名黄熏力 ,登宋淳熙癸丑进士。黄熏力生子二,长楫、次枵,楫是生子四:长仁、次仪、三仕,四佳。黄仪遭元季之乱,迁铜山深井避居,为黄岸派系迁铜始祖,系黄道周第十五世先祖。
4、黄岸派系巩溪黄氏与铜山深井黄氏族谱的对接。
据东山岛《莆阳铜海深井黄氏世系》记载,铜井黄氏迁出地为莆田,其第一代祖为黄岸,至第十四代黄仪始迁东山岛(据《莆田金墩黄氏族谱、巩溪黄氏族谱》、《台湾军城黄氏族谱》记载,黄仪为黄岸第十五世孙(《莆阳铜海深井黄氏家谱》缺黄岸第十五世孙黄楫、黄枵,故把黄仁、黄仪误为第十五世,黄仪实为黄岸之第十六世裔孙》)。同时该谱记载,黄岸第十五(六)裔孙黄仪,“元季之乱由莆田军城西山牌铺避居铜海深井黄氏,遂成为迁铜第一世。根据《莆阳铜海深井黄氏世谱》记载的铜山深井黄氏世次为:
仪避居铜海深井黄宅生一子:朝二世(岸十六代):朝公,生一子:荣三世(岸十七代):荣公,生三子:滩、漳、清四世(岸十八代):漳公,生四子:钦著、钦莨、钦简、钦茂五世(岸十九代):钦莨公,生三子:世俊、世杰、世儒六世(岸二十代):世俊,生二子:金仁、金义七世(岸二十一代):金义公,生一子:敦基八世(岸二十二代):敦基公,生二子:沐祖、沐宗九世(岸二十三代):沐宗公,生一子:启裕十世(岸二十四代):启裕公号隆德生四子:廷益、廷禹、廷尧、廷舜十一世(岸二十五代):廷尧公,生三子:宗敏、宗哲、宗德十二世(岸二十六代):宗德公号侃介,生一子:思懋十三世(岸二十七代):思懋公号肃毅,生三子:嘉卿、善卿、贵卿十四世(岸二十八代):嘉卿公号青原配陈氏,生二子:道琛、道周十五世(岸二十九代):道周公,字幼玄,号石斋,林氏生一女,继室蔡氏讳娥生四子:子中、子成、子和、子平从上列黄道周铜山深井黄氏家谱记载可证,莆田黄岸世系迁东山的原因,系因元季战乱,黄岸的第十六世裔孙黄仪才由莆田迁东山岛避居。这也可析黄既济先生提出的“有人言其(黄道周)但其先祖乃一农户,怎会从遥远的莆田迁到铜山所的农村里”之疑。可见,东山黄道周世系派出莆田黄岸世系。铜山谱记载的元未黄岸之裔黄仪迁东山岛避祸,是否可以与迁出地莆田黄氏宗谱相对接,这是关系到铜山谱所叙述黄岸第十六世裔孙是否迁东山岛的关键之所在。
查莆田《金墩黄氏族谱·黄氏巩溪至金墩世系图》,从巩溪第一世黄巘至第十二世黄楫,只记载黄楫生子黄仁、黄仪。至黄仁、黄仪之后,就没有交待其之后的世系及去向。
《金墩黄氏族谱》系黄岸第十四世裔孙黄府从莆田军城雷山巷黄太常第黄宅分居黄石金墩之支谱。《巩溪黄氏族谱》由进士黄彻始修。《金墩黄氏族谱》最近一次重修谱,为巩溪第二十六世裔孙黄向春于清乾隆庚午(1750)重修。在该谱中,明确记载了黄仪系黄岸第十六世裔孙。
查清黄彦鸿《兴化军城黄氏祖谱》,其在《台湾军城黄氏族谱·中华黄氏总世系台湾版》载,黄岸第十五世裔孙黄楫,生黄仁、黄仪、黄仕、黄佳。
黄彦鸿为巩溪黄氏二十六世裔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于清光绪庚子(1900)修成《台湾江夏军城黄氏祖谱》。该谱亦记载黄仪为黄岸之第十五(六)世裔孙。但无记载黄仪之后的世系及去向。
查清黄邦士《莆阳巩溪黄氏族谱》载:黄巘为巩溪第一世祖,黄彻为巩溪第九世,黄彻生黄丰,为第十世,黄勋为黄丰次子,为巩溪第十一世。黄勋生一子楫。巩溪第十三世。至黄仪,该谱载:“后莫考”。
黄邦士为巩溪金墩黄氏,其先从晋江潘湖回迁莆田渭阳,清顺治时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订《莆阳巩溪黄氏族谱》。
从《金墩黄氏族谱》及《兴化军城黄氏族谱》关于黄仪的世系的记载,均只记黄岸至第十六世黄仪止。《莆阳巩溪黄氏族谱》记到黄仪世系时,也只记到黄仪止,并注明黄仪之后失考。
在黄仪迁出地莆田关于黄岸的第十六世裔孙黄仪世系失考的情况下,迁入地的东山岛《莆阳铜海深井黄氏家谱》则记载了黄岸第十六世裔孙黄仪因“元季之乱由莆田军城西双牌铺雷山巷黄太常第避居铜海深井黄宅。这样,莆田黄岸黄氏祖谱便可与东山岛《铜山铜海深井黄氏家谱》所记载的世系相对接,在莆田黄氏族谱关于黄仪世系失考后,可以从东山岛黄氏族谱黄仪的世系得以接续。同时,我们结合黄道周的《乞言自序状》中谈及他的第四世祖黄宗德的先人从莆田移居东山岛的史实,可以确证黄道周派出莆田黄岸世系。
黄道周派出莆田黄岸世系,由台湾黄道周后裔黄友恭先生最近发现的东山县的《启裕派东门黄氏世系·房一一支系谱》的记载也可进一步得到印证。该谱为2008年录谱,只有一页,记载了黄道周的六世祖黄启裕,号庞德,字德钦,及黄道周的五世祖黄廷。该录谱称:“按家谱记载:lsquo;始祖考启裕公也,原住兴化府莆田县兴教里前黄村,缘有明洪武二十年(1388)编录军籍,二十七年移调官军防守铜山所驻于郭内东厢,子孙家焉,第四子名隆,讳延美,复籍兴化,业重绪于铜者,惟谆笃公、荣济公、贻安公,此三人焉。rsquo;”
从《铜山深井黄氏家谱》记载,始迁铜山者为黄仪。而《启裕派东门黄氏世系》则称为由黄道周的六世祖黄启裕始迁铜山。这可能存在黄仪于元季之乱系避居东山岛,而后子孙可能又回迁莆田,至启裕公,才正式迁居铜山。在迁出地上,铜山谱记载黄仪从莆田城雷山巷迁至铜山,而东门谱则记载黄启裕从莆田涵江前黄迁至铜山。由于该录谱只有一页,未详载出黄道周的世系渊源,也就无法认定其谱的真实性,但从该谱的记载,可从另一个方面证实黄道周系莆田黄岸的派系。
关于黄道周为莆田黄岸世系,近日从莆田庄边半洋村发现的《莆田黄氏族谱》手抄本亦可得到印证。该谱序称:“唐朝岸公宗派一图旧谱文字茫无所考。欲删之而去之无以见先人之积累,欲存而依之无以成文理之接续,今且不知其非,后之视谱当何如也。惟本宗维钟公由漳州府漳浦县二十三都前贤社(查漳浦黄姓皆是明朝名臣黄道周宗派,志详载在黄岗群凤科第坊,有传,迁至兴化府莆田县广业里百俊半洋村居住至今十有二世矣。”
根据上列谱序,可知该谱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黄岸的世系大都被虫蛀,大都已看不清,但可看出漳浦黄维钟一支由漳浦迁莆田至黄章已有十二世系记述。该谱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由黄佩玫续修。说明该谱由黄氏第十二世裔孙黄章重修,于1949年由黄佩玫续修。
同时,该谱记有黄道周事略,据续谱者黄佩玫称系抄自“黄岗科第访,该坊毁于十年动乱,但可知黄道周作为黄岸后裔,其进士事迹入涵江黄巷黄岗科第坊。
该谱记载黄维钟从漳浦回迁莆田至黄章已有十二世,于1949年由黄维钟后裔佩玟重修。
从上列谱序,也从另一方面进一步证明黄道周系莆田黄岸世系。至于黄维钟系黄道周第几代后裔,于何时回迁莆田,由于该序过于简略,尚需其它资料印证。但该谱所说的黄道周与黄岸的关系,则可进一步证实黄道周确为黄岸世系。 (续完)(黄鸿恩 朱金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