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郡太守兴学举措——莆郡太守风徽(四)
【发布日期:2011-1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三曰:充实学田。
办学须有资产支持,养学之难并不亚于建学。中国古代为扶持学校的生存发展,政府除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外,还创立学田制,以确保办学经费有稳定来源。学田,指学校拥有的田地,以租、佃方式收入资金(田租),用以庙学祭祀、教职薪俸、生员生活补贴等开支。学田来源,或从官田中划拨,或由地方官府出资购置,或私人捐献等等。学田制创始于南唐,推广于宋代,成为古代一种行之有效的赡学制度。明清时期,朝廷对学校生员定额供给食粮(或粮银),称为“廪饩”、“廪食”,食廪者称“廪生”,廪生有定额。超额生员称“增长”,无廪米。兴化地区好学成风,生员剧增,郡县对学廪时有补助。从史志记载看,凡是欲有作为的郡守,知正本、知先务的贤臣,总是诚心助学,舍得力气,不吝钱财,充学田、增学廪。
南宋知军赵彦励(字懋训,浚水人,今河南浚县),自下车之始便修明学政,亲与诸生课其肄业,教子弟诗歌,同然一律。获知郡、县学苦于庖廪不继,乃拨已废建兴寺田二十八顷入学,以益其费。兴化军通判王孝遵来任时,莆学弟子员日益,因岁屡不登,庖禀告匮。明年,孝遵以通判摄郡事,因以废寺田一顷多入学赡养之。
南宋知军王居安(字资世,台州黄岩人),执政以正本为先,重教扶学,拨予府学废刹寺田一十顷,岁入租谷千斛(古代十斗为一斛),以充学廪。由国学监丞来知的杨梦信(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待士民以礼。府学教授颜若愚言状,莆田旧有豪塘田以充学廪,后堤为海水所夺,郡人龙图学士陈宓尝以所辞俸钱八十万筑内堤,既而谋划筑长堤以抵于海,乃举债以益之。不意,田为富室所侵占,学校不得收其利。杨侯闻知,乃出公帑三十万以赎之;不足,又出三十万以益之,海田方回归学校。
稍后数年,以直秘阁来知的张友(毗陵人,今江苏常州),是一位“嗜学好修,趋向近正”的贤臣。可谓莆阳太守中重教助学之典范者。史志载,张友上任次日,即传令于学曰:“莆壤地褊小,赋入薄(地狭税少),不敌江浙一大户,而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之冠。吾闻泮宫(学校)养士多而廪(粮)稍少,突不黔(烟囱无黑烟,喻断炊)者累月。吾将为尔士续食焉。”主管者上报学校经费短缺情况,张侯即拨出钱二十万周济之。又以此非久计,乃割废刹崇福寺田,岁收租三百余斛,以充学廪。一日视学,见学生斋舍不免上雨旁风,慨然曰:“吾责也,其可以郡计凋寠辞(岂可因郡财困难而推辞)?”退而益加撙节,又得二千钱币,用以葺治学舍,配备几榻器皿。居乡名臣王迈造访学宫后,撰《兴化军修学增廪记》,生动记述张侯修学宫、增学廪事迹,称赞其心至力至,既修学宫,又不忘增廪,“今侯此举,实兼二美,盖出文俗拘挛(超越陈规俗例)之外”,“凡事关雅道者,为之忘倦”。师生绘张友像供奉于学宫,既感其助学功德,又借以申告后官效法之。
从史志记载可以看到,学田等校产被公私势力侵占现象甚为严重,乱世尤为突出。宣和末,例罢养士,仙游县学舍成为蔬畦与豢养禽畜之地,后为豪家所侵吞。新任仙游知县谢天民(字彦先,建安人,今福建建瓯),极力追复故地,以前供县宇私用钱二百万缗助建学舍,又变卖官田、舍得钱五十四万有奇,买田三十五亩,令学收租,以为后日修葺费用。
兴化军学,异时学租几万斛,生员数千名,视他州为盛。至元代至顺初,郡学领地被寺门、豪强侵占十之九,后虽渐次兴复,仅得十之二,视为一大难事。郡学旧有水泄地六十余所,佃于私家、寺院,久而均被占为己有。至顺二年(1331)上任的兴化路知事卢端智(字可及,毗陵人,今江苏常州),为人方严,查明其事后,命上牍于府,在巡视省官的支持下,收回寺院占田八十四亩,追收大户田租二十斛,又征得钱币一千五百万,以其半置田五十斛,余悉赡士。又筑堤确保租斛四百余的濒海学田安全,一时学徒赖以充裕。
知县谢天民,以贤能名列史传;知事卢端智,亦因其“有功于莆学甚厚”,青史留名。(未完待续) (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