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谚语反映的人生
【发布日期:2011-12-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经历不同阶段,有很多话可说。谚语不会面面俱到。就手头莆仙谚语所有的资料,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育儿。从婴儿呱呱堕地,父母就担负起抚养的义务。育儿这事情很复杂很难,莆仙谚语里有所反映。如“呆囝无六月(夏天)”。莆仙面海靠山,夏天湿气重,虽然白天很热,但是下半夜,有时很凉。婴儿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现在一感冒往往就打点滴,从头上扎针 ,够折磨的。所以对婴儿还是捂着点好。又如“呆囝(小孩)哭是卜(要)食奶”,婴儿不会说话,饿了就哭,母亲就会给他(她)喂奶。当然也可能由于哪里不舒服。婴儿喜怒无常,刚刚还笑呢,转眼间又哭了,谚语“春天呆囝面”就用婴儿的面部表情来形容春天天气的阴晴不定。养孩子头几个月够艰苦的,虽说“七坐八爬九出齿”,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也还得等到会自由走路才会轻松一点。孩子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所以谚语说当母亲的要吃好多摊屎呢。偶尔看见别人的孩子,觉得“别人厄呆囝厚大(长得快)”,这是由于别人的孩子不会经常看到,过一段时间看到已经长大了不少。自己的孩子天天在眼前,一天长大一点点怎么察觉得出来。不管什么样,“各人生各人惜”,各自生的孩子各自疼,毕竟“囝女人心肝”,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小孩子是活泼可爱的,“一个呆囝,比三个大人复厄(还要)闹热”。谚语又说“弄金敝(不会)条(蹦跳),弄银敝跳,弄囝好搭聊”,意为金也好银也好,再玩也跳不起来,只有跟自己的孩子玩,才最好玩。也比喻子嗣比钱财更重要。最小的儿子往往受到溺爱,说是“尾囝尾金珠”。虽然生男孩很重要,但生了男孩后,也会盼望生女的,这种心理反映在谚语“三兄一妹,金珠宝贝”中。当然这是从前的事情。也有的孩子是收养的,谚语“养的厄大生的”,意为养父母大于生身父母。
育儿就涉及到教育问题。莆仙历来重视对后代的教育。首先他们重视身教,认为“大做细学”,大人怎么做,小孩子就会去学。而且小孩子变坏是很快的,“学好三年,学坏三日”。普遍认为不要宠坏孩子。谚语说“容狗上灶,容囝不孝”。容是宠的意思。还要防微杜渐:“做细(从小)偷摘茄,大了偷牵羊”,更有甚者,“做细偷摘匏(匏瓜),大了偷牵牛”。认为小孩子要多接受知识,少发表意见:“呆囝人有耳无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小孩子涉世未深,要多学。但是他们“牛囝伓别虎”,小牛儿不识虎,天不怕地不怕。总之,莆仙人注意到养育孩子是自己一生的责任,谚语说“生囝一时,饲(养)囝一世人(一生)”,任重道远。谁也不会去计较养儿的本钱,“饲囝不论饭顿钱”。现在的小孩子可舒服啦,岂止吃饭的钱。莆仙认为年轻人前途远大,“欺老不欺幼”,寄希望于未来。而未来靠下一代自己努力打拼。因为父母“厄生来囝女身,敝(不会)生来囝女命(运)”,生得了子女的身,却生不了子女的命运。
2、婚嫁。按照莆仙传统的婚姻观,找对象是大事,一定要慎重:“田不好那(才)一季,某(老婆)不好是一世”。其实对女子也一样。旧时聘金高,娶媳妇不容易,故人们有“一家养女百家求”的说法。那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时代,现在可大不相同了。这个谚语也含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至于她娘家的情况,不要考虑太多。“包树不包垞(果园)”,只要姑娘好就行。即使不好的家庭,也会有“坏竹出好笋”。择媳妇的标准之一是身材高大,“一代大新妇,代代大囝孙”。合于中国古代“高大为美”的审美观,也具有优生学的思想,当然不能蛮目求高大,要般配。婚礼的前夜一般举行“上头”仪式,就是成年礼。谚语说:“三十岁未上头,复(还)是呆囝”,即未成年,可见成年礼的重要。
3、家庭。旧时莆仙人几代同堂,家庭和睦。新媳妇第一次进门,新郎的直系亲属都躲得不见影儿,说是避免冲犯,日后好相处。他们珍惜彼此之间的关系。谚语说“伯细婶(妯娌)有一世无两世”。兄弟之间也是“亲兄弟,明算账”。“有一人好,就有两人好”,彼此让一让,也就和谐了。婆媳关系当然不好处理,有的媳妇“伓中大家(婆婆)意,做死(累死累活)伓合意”。现在社会发展了,这种情况可以避免。莆仙妇女特别注意维护娘家地位,他们认为“皇太后也卜持(要)外家”。表现在“阿姑惜孙同姑姓”,姑姑疼惜侄儿,向着娘家。家庭成员习性不同,难免磕碰。同是父母生的孩子,性格脾气也不会都相同。“一人一相”,张三内向,张四火爆。摩擦是难免的。夫妻俩有时也会拌嘴,但“嗷(吵架)啊嗷,冥头时(晚上)睏做(同)一头”,夫妻不记隔夜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分家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结果。兄弟分家由舅舅主持,很人性化的:大儿子有点优惠,“长子,长子得”。最小的儿子也有补偿,“尾囝一科囝(小竹篮,口小)”。现在兄弟分家很少了。家庭简单了,事情却不见减少。“逐(音达)祖都有逐祖厄家事”,家家都有各自的事儿。各愁各的,各不相同。
4、老年。一年一岁,很快就进入老年了。“呆囝饲大个了,大人亦卜老了”。过去多子女,孩子都养大了,父母也快老了。不像现在,年轻的母亲们都像妙龄姑娘。旧时莆仙父母的主要家庭目标是“起厝,讨新妇”。现在房子有了,媳妇也不难娶,就是“两顾(莆仙特有的婚姻形态)”啊、未来的孙子(女)的姓啊这些东西烦人。有了房子,娶了媳妇,就可以“交代”,把家务家财“一代交一代”地交接下去,自己可以养老、含饴弄孙了。儿女们为了生活、打拼,不在身边。“老人看门”,成了看门狗。“孙啊孙,隔一墩”,终究不如子女。人老了,脾气性情改变,“老人变呆囝”。年轻的时候很健壮,当年“三十四十厄健(音件)贼”,人在三、四十岁时最健壮。到老可不行了。“后生(年轻时)勇笃笃,老了无一下”。就怕生病,现在医疗费那么高,治一个感冒花掉几百块都有,更不要说别的。“厄死敝(不会)病”,死得病不得。不过不要悲观,“敝死厄都伫(音蚮)”,死不了的都活着哪。即使死了,“做鬼也不会捉囝孙”。
5、人生观。每个人对人生都有看法,都在探讨人生。在莆仙,上了岁数的人往往认为人的一生很快的,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感觉童年的时候刚过去不久。一部分人认为做人很难的,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人认为做人没有用,尤其是看见、听见亲友或熟悉的人死亡时。相当一部分人说“生人生命(运)”,人生靠命运。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是“白鹭鸶脚踢踢就一嘴食,鸬鹚潜来潜去那一嘴食”。同样的混一口饭吃,白鹭只要伸伸腿就行了,洁白的羽毛沾不到泥巴;鸬鹚却要潜入水中拼命追逐鱼儿,搞不好得个潜水病。同是禽类,谋生的难易程度相差太大。但大部分人认为“一枝草一点露”,老天最公平,即使是小草的一叶,也会得到一点露水。他们说“趁食着(要)勤,发财是命”,虽然不否认命运,但不能一味空想发财,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生活得更美好。谚语说“草蜢有舂有食,无舂无食”,螳螂活动时上身起落就像在舂米,以此比喻不劳动者不得食。谚语认为“一世好命无处撩(获取),半世好命个个有”。什么是“半世好命”?父母健在,养育呵护,阳光雨露,这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除了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孙悟空外,谁没有?奉劝人们“好命着(要)好乞到头”,盖棺才能论定,天有不测风云。 (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