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千年古刹文物在 亟须考证得保护
【发布日期:2012-03-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1为能教猛兽顿悟禅机的伏虎罗汉妙应。后世留下了他的许多传说。

图2为明代重建国欢禅寺碑记。据依稀可辨的部分字迹,应为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给谏黄起龙命僧如忍等募缘修复之后勒石纪念碑文。距今约400年历史,现字迹大多因风化而模糊不清,有待方家考证。


图3为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国欢寺古伽蓝并三门碑记。

图4、5为寺内尚存的古坟墓。主持释持德大师介绍,其构筑系用红土、沙、糯米、白灰捣成,非常坚固,据其造型、形制、材料及代代相传的传说等推算,当分别是千年前妙应祖师父母及祖先风水宝地,目前亟须保护。此珍贵文物有待各方面的考证。

一、千年古刹国欢寺
国欢寺位于涵江区国欢镇,始建于唐中和元年(881),寺址原为唐朝黄氏入莆始祖黄岸(官广西桂州刺史)的住宅。公元881年,黄岸五世孙妙应祖师与其弟本寂禅师献其俗家住宅建寺院,初名“延福院”,后逐渐扩建为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适闽王王审知长孙王昶出生,奏请朝廷赐名“国欢院”,寓意王孙出世,举国同欢。俗称“国欢寺”。千余年来,历经多次兴废。明嘉靖年间,国欢寺被倭寇烧毁。明万历四十年(1612),僧人如忍和黄起龙及善男信女一道,重修国欢寺佛殿、“藏经阁”,他们重建主殿大雄宝殿,并且抄来经书一部,藏于藏经阁。清康熙八年(1659),国欢寺又修葺一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修后的国欢寺面貌焕然一新,现存国欢寺主要建筑物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寺里历代高僧辈出,见于载籍的有唐代的妙应、本寂;宋代的宗超;明代的超元;清代的诗僧明炜;以及近代的性莲禅师等。其中妙应祖师不仅是闽中第一高僧,而且是历史上著名的科学预言家。本寂禅师则是著名的佛教曹洞宗的创始人;超元禅师则是莆田僧人出国传教的第一人,也是莆田历史上第一个侨僧。千余年来,这座古刹因其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佛教渊源而名扬海内外。据有关史料,曹洞宗自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传入日本以来,大有发展。目前,有法徒20多万人。现国欢寺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本寂禅师被尊为本宗开山始祖。

二、妙应传说
“双莲兆佛缘”——妙应及本寂出生传说。
相传妙应之父黄昌岌于唐朝元和十四年除夕去祠堂夹“火宝”,一游方僧人将所乞的“火宝”给了他,黄昌岌将“火宝”放入灶中,突然,祥烟缭绕,莲香四溢,灶中长出二枝白莲。当年正月十五日,一男孩出生,取名文矩,即后来的妙应祖师。二十年后,又一男孩出生,取名元证,即后来的本寂禅师。当年灶出双莲,兆了兄弟佛缘。兄弟俩双双成了高僧。其父以子而称大夫,称“五大夫”。
“遗谶陈唐山”——妙应葬父母。这个故事另有一番神奇。黄妙应一葬父母于莲花池中,遭宗亲反对捞上改葬,奇的是棺被莲花包得紧紧的,明明从水中出,却不沾一滴水。随之,黄妙应用铁索将棺吊在大树上,亲人们极力反对,说哪有把父母吊在树上的。黄妙应叹两穴已破,只好顺其自然,让亲人用铁索把棺捆好,说铁索在哪里断棺木便在哪里葬。当棺木抬至自家房屋东北不远时,铁索双双断掉,妙应一看是“剪刀穴”,是绝地,天意如此,也只得葬下。之后五百年,一个叫陈唐山的人来兴化任知府,他早知唐代“异僧” 黄妙应精通堪舆、出口成谶,便想去探妙应父母的风水宝地。一看,摇头叹妙应徒有其名,转念叫随他来的轿夫(黄家后代)开了墓门看是否另有隐秘。不看则可,一看惊得浑身发抖。原来墓穴中端端正正立着石牌,上书“唐山唐山:你知地皮,我知地骨,五百年后,烦你迁出。”一看棺木,均用铁索吊在石梁上,成“双燕栖梁”。当轿夫把当年妙应葬父母的故事告诉他后,陈唐山更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后遵禅师之意,迁出妙应父母棺木,葬在数步之外的“双燕栖梁”的风水宝地。
另有“黄霸爷生修行”、“伏虎成名僧”、“易地息干戈”、“建寺弘佛法”、“符谶在木兰”、“都邠降猪妖”等民间传说。传说中他弃恶从善、立地修行;创庵建寺,教兽悟禅;性通九流,广知天机;精研医术,精通堪舆;扶危济困,造福万民;出口成谶,预知千年。其中“黄霸爷生修行”还成了民间俗语,流传至今。“符谶在木兰”因黄妙应“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及“逢竹则筑”木兰陂的预言为后世津津乐道。
如今在闽中、闽南及东南亚华人中,对他信仰的人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以上所列只是其部分,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三、古文物
现存的实物遗存有“直声震天下”的清末御史江春霖、民国政府主席林森和清末最后一名进士张琴等名人题写的楹联,内容多与妙应祖师有关;有明清石碑(如图2、3);有古墓(如图4、5)等等。释持德大师痛心如今文物情状堪忧,他认为古墓等文物的保护事关宗教过去、现在、将来的交流史,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见证,是非常珍贵的实物遗存,应当好好保护。 (刘爱红 文/图)(传说据刘金林资料整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