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革陋立新 移风易俗 ——莆郡太守移风易俗事迹之四
【发布日期:2012-05-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总体而言,兴化地区的风俗是淳厚而朴实的。同时,亦有不少陋习恶俗,不但无益,往往劳民伤财,成为民众的精神枷锁,尤其以迷信鬼神、淫祠遍地危害尤深,为有识之士所诟病。然因此类恶俗积习由来已久,革除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甚至有招惹麻烦之患。故多数郡官往往明哲保身,听之任之。仅有少数精英人物,病民所病,知难而进,为民革除陋俗。
据郡志记载,其先锋者是南宋莆田知县廖德明。廖侯字学晦,福建顺昌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淳熙中来莆知县事。性情刚介,事上不阿,导民以正。任上,严惩愚民诈财的神棍,毁除境内滛祠,并将神像沉入江中,显示其决心。
南宋知军汪元春(字景新,浙江奉化人),淳祐六年(1246)差知兴化军。居官清正,“大概为政皆寓教化,扶善抑恶,锄强植弱”,扭转豪强为富不仁、欺凌细民的恶习。明代洪武初年来知的盖天麟,正值天下初定之时。面对“元政庞杂,风俗弊坏,乃力变之,以赞维新之治。”而岳正、潘琴和王弼三位太守,对陋习恶俗的整治,更是大刀阔斧,革陋立新。
岳正,字季方,顺天府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是一位才大气豪的能臣。明英宗时,尝以翰林修撰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密重事,因直言触犯权佞,被构陷几至于死地。宪宗成化初复官后出知兴化府。岳守下车伊始,礼贤下士。以至诚之心,向居家守制的刑部主事彭韶垂询莆土政俗。
彭韶是个清正直言之臣。他致书岳守,畅论莆土政俗,谈及莆俗时指出:“莆中故闽地,淫祠特多,虽豪杰时出,未之能革。所祀神类不可晓,奸黠之魁(头目)每月指神生日敛钱,祭之时出禑福语以惧村氓,妖言之兴,多由于此。此间有儒士林邦俊,酷怪淫祀,乞特委之,俾行四境遇淫祀处,悉令除毁。”(《与郡守岳公书》)
岳正并不因自己志不得伸而失意。见郡事当修举者甚众,顾帑藏空虚,用度不足,乃节缩公私浮费,又多方筹措资金,兴办大批惠民实事。仅在风教方面,诸如择地重建久圮的涵江书院,增其祭田,访求孔圣裔孙还居;复修境内先贤祠墓,新林孝子祠阙,铸文庙祭器,等等。名臣史家黄仲昭称“其有益于俗化甚大”。(《兴化郡守蒙松岳公祠记》)岳正取淫祠之古铜钟罄、银质神冠与香炉、花瓶等,熔铸文庙礼器,取废寺遗弃石料修复江口桥。岳正此举于法无碍,自己亦不以为嫌,毅然勇为,收化旧立新一箭双雕之效,亦是在资金匮乏情况下,尽力兴修惠民实事的高策。这显然同彭韶反映的民意有关。
五年后来知的潘琴,亦是一位重视风俗教化,以移风易俗为先务的贤守。潘琴,字舜弦,浙江处州府景宁县(今浙江云和)人,由进士历任南京兵部郎中出知莆郡。史志称其为人有志学古,端方静定,笃于自信,人撼之不动。初至莆郡,首建社学,废除淫祠,并下令禁止端阳竞渡、元宵放灯之俗。
端阳节龙舟竞渡,是乡间传统岁时节俗之一,虽具有竞赛娱乐功能,但害民不浅,而为有识者所指责。据记载,明景泰二年五月三日,莆田县江口人观看龙舟竞渡,乡民拥挤,以至桥梁折断,溺死者甚众。元宵放灯,亦是加重民众负担之事,宋代莆阳名臣蔡襄出知福州任上,下令元宵放灯,名士陈烈悬灯题诗谏曰:“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蔡襄见之,为之罢灯。潘守深知竞渡、放灯之害民,花大决心下令禁之,显示对害民之俗之深恶痛绝,与革除恶俗陋习之决心。他将没收的所造龙舟及废寺田变卖为银两,以应修建城楼,措置预备仓粮之急需。
弘治三年(1490)来守的王弼,堪称莆守中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典型。王弼字存敬,浙江台州黄岩县人。以进士起家,历刑部员外郎,以邑人彭韶(时任吏部右侍郎)推荐,出知兴化府。曰:“是故秉礼之乡,则尽出古意为之。”他日坐堂上,政务满前,不以棘而棼,不以猛而踬(跌倒),不却立坐视,而日与爬梳。于是学校、农桑、户口、财赋、狱讼、盗贼、徭役、卹典诸政,无不修举。所立八条约,曰:劝善、戒恶、崇礼、卹患、禁奢、警惰、察奸、释忿,皆就民心上相与扩充,又非常政可例数(例举、比较)者。对暴行乡里的恶棍,与聚众赌博者皆穷治之,力煞歪风恶俗。七月中元节,郡民有“送纸”之俗,即出嫁女子买纸为钱,行礼父母家,名曰“送纸”,花费尤多。王守以其无益,尝出条约禁之。王守执政,刚明果断,令行禁止,“利所宜兴,无复遗后”。可惜,所立八条约方次第举行之际,积劳病作,士民争先请医乞灵。病故后,士民亲为之殡殓,执绋扶櫬,哭请留葬衣冠于莆,可见其深得人心。
窃以为,就郡县而言,革旧布新,移风易俗,属于改善生民心理之事,较之于课农桑、断讼狱、捕盗贼、修庙学、建路桥等项,实乃更高层次的政务。如竞渡、放灯、送纸之类岁时习俗,因其积时已久,根深蒂固,涉及面又广,禁除难度甚大。周瑛《兴化府志·风俗志》斥竞渡有“三害”,又称“然细民乐为之,官府终莫能禁”。王弼出要约禁送纸,亦是“终莫能止”。虽一时被制止,终究死灰复燃。故此,对于流传已久的某些陋习恶俗,多数官长深知治理之难,故望而却步,听之任之,弃繁求闲,避烦求安。仅有少数雄才大略者,如岳正、潘琴、王弼之辈,知行合一,学古治今,以安民济世为己任,方有知难而上、逆流奋进之勇,“不为利疚,不为势回,而凡可以裨官政、阜民生、美俗化者,为之惟恐或后。”(黄仲昭《兴化郡守蒙松岳公祠记》)诚心实意为民解除陋习恶俗造成的种种精神枷锁。 (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